“添丁进粮”筷笼和“长命富贵”碗
◆刘国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碗中主要装中国粮食。这里写的就是一个吃饭的瓷碗和一个瓷筷笼。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虽然不乏金属和其他材质的餐具,但瓷质餐具一直是主流。
我收藏的这件白釉碗口径16厘米,高5.5厘米。瓷胎制作并不精细,碗外体旋纹非常明显。碗的底足施满釉,碗壁以钱文排列的格式书写了“长命富贵”四字楷书,用的釉料是褐彩,也称“姜黄釉”。碗口是“芒口”,即无釉露出胎骨,这应该是使用了北宋定窑的覆烧法。当时为了提高产量,将碗盘等器皿反扣焙烧,导致出现“芒口”。为了弥补缺陷,当时部分瓷碗以金、银、铜圈镶在口沿上作为装饰。
值得一提的是,碗上的四字楷书写得极有特色,富字上面没有写一点,迎合民间“富字不出头”的说法,寓意“藏富”。而“命”字的写法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丙”字。我专门请教了书法篆刻大家陈茗屋先生,陈先生告知《宋元以来俗字谱》有记载:《古今杂剧》《太平乐府》中有此写法,宋王禹称《野兴亭记》中也有此写法。
我收藏的这个筷笼高16厘米,口径9厘米,底足直径8厘米。筷笼外壁一侧有两孔,可拴绳挂墙,底部有三孔,放入筷子可沥干剩水。筷笼釉色白中闪青,外壁一侧用青花双钩书写一个“福”字,另一侧中间竖写“添丁进粮”四字,右边写“顺治年制”,左边写“吉立”。
中国古代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瓷器追求奢华富贵,民窑瓷器讲究实用。在铭文上也是如此,民窑瓷器往往大量使用“福”“禄”“寿”“喜”“贵”等吉语,而在官窑瓷器中就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