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一到晚上“黄金车位”不得闲 家门口开心“白相”有多难?
第5版:帮侬忙 2022-08-08
市民反映有些社区儿童乐园、运动场馆一直关着,有些社区乒乓球室开门了,但防疫管理有待加强

家门口开心“白相”有多难?

虹口区秀苑小区内的儿童乐园至今未开放

闵行区莲花公寓小区的乒乓球活动室大门紧锁 本版摄影 杨玉红 裘颖琼 李瑞阳

浦东某小区的乒乓球室入口贴有场所码,但扫码与否全凭市民自觉

上海疫情风险区已经“清零”,然而一些小区内的儿童乐园、运动场所等配套设施依然大门紧闭。近日,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到多位居民的求助、咨询电话,盼望管理人员因地施策,尽早开放家门口的“好去处”。

儿童乐园开放等“通知”?

家住虹口区凉城路广中扩大小区的陈先生向记者反映,上海疫情风险区已经“清零”,然而一些小区内的儿童乐园还迟迟没有开放。

陈先生所说的儿童乐园,位于秀苑小区内。“两个小区门对门,过个马路走五、六分钟就到了。”陈先生说,秀苑小区内的儿童乐园比较大,深受周边几个小区的孩子喜欢。疫情之前,儿子午睡醒来,总要去玩上半个多小时。然而现在,却一直“铁将军把门”。

近日,记者来到秀苑小区,发现写着“儿童乐园”四个字的大门紧锁着,还有一张长桌子横在门前。“这个门一直不开的。”在一位居民的指点下,记者走了一条花园小道,来到了儿童乐园平时常用的出入口,只见一扇小门被铁丝绑住了。上面贴着的告示已经没了一大半,隐约可辨“疫情”“后果”这些字。

“这个儿童乐园有两个滑滑梯,还有旋转木马、跷跷板等,设施还是蛮多的。”一位路过的居民告诉记者,然而疫情之后就一直关闭至今。儿童乐园旁的保安室内,一名保安也表示,儿童乐园还没有接到通知可以开放,所以里面也没有打扫过,可以看到地上都是落叶。

就此,记者致电秀苑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街道通知,可以开放儿童乐园。“只要收到通知,我们就会第一时间贴出告示。”然而何时可以开放,目前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暂不知晓。

那么,小区内的儿童乐园都还关着吗?家住长宁兆丰苑的孙女士就告诉记者,因为小区内没有出过阳性病例,所以即使疫情期间,小区内的儿童乐园都一直开放着。“没有人专门管理,但是家长们都很注意,小朋友多了,就让孩子戴上口罩,或者先回家,等人少一些再来玩。”孙女士说。

运动场馆开放需“上报”?

闵行区梅陇镇莲花公寓小区的居民夏女士日前咨询道,小区内的乒乓球房已经关闭了四个多月,何时才能恢复开放?

昨日,记者来到莲花公寓小区。在小区乒乓球房入口处,只见球房大门紧锁,门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小区居民向记者表示,乒乓球房内有8扇窗,通风条件良好。防疫进入常态化,居民们希望球房能够尽快恢复开放,让他们多一些锻炼、健身场所。除此之外,该小区的棋牌室、老年人活动室等室内活动设施均处于关闭状态,而网球场等室外活动设施已经正常开放。

为此,记者走进莲花公寓小区所属的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封闭室内活动设施,是应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的要求。“目前街道内各个小区的室内活动场所都处于关闭状态,我们这边暂时也没有恢复开放乒乓球房的计划。”对于居民的需求,居委会也做出了回应:“高温天,人在(乒乓球房)里面打球,肯定要打开空调,那么窗户都要关掉,通风条件就没办法保证。”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且(乒乓球房)一旦开放,其他小区的居民也会过来打球,到时候我们很难管控。”

无独有偶。日前,市民邓女士来电咨询道,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乒乓馆因疫情至今未开放。“3月7号开始关闭,到现在有5个月了。”邓女士说,她和同伴一直在该乒乓馆打球,感觉场馆的防疫管理措施很到位。乒乓球室只有6张球桌,同时在房间里的也就20来个人。每天进去还要检查健康码、登记、限制人数,通风情况也很好,已具备开放的条件。对此,一位徐汇区负责管理运动场馆的侯姓负责人回复道,区里运动场馆的开放需要上报市相关负责单位,经过层层审批程序和实地检查后,获得批准方可开放。

球室开了扫码可“随意”?

场馆未开放,居民盼!场馆已开放,居民愁。目前,个别率先开放的社区运动场馆存在明显管理漏洞,也让部分市民担心不已。

“上周,我带女儿去隔壁小区的乒乓球室打球,结果在小区、球馆入口处均没有人检查核酸码,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和巡查,提醒社区、球馆负责人继续加强常态化防疫措施。”市民王女士致电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说,现在市民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扫描场所码、出示72小时以内健康绿码,但最近几天,她们多次去隔壁小区乒乓球馆,发现均无人查验健康绿码,“一旦场馆内有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可能会给流调带来困难。”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王女士投诉的浦东新区浦建路上的某小区,看到小区大门设有人行通道和机动车道。在入口处,都设有两块扫描场所码的提示牌,但没有安保人员查验健康绿码。记者在小区入口处观察了15分钟,看到有居民、房屋中介人员等9批次人员陆续进入小区,只有一组人员——一对父女主动扫描场所码后进入小区。

在位于该社区运动馆的地下一层的乒乓球室,5位教练分别站在5张乒乓球桌旁指导学员接发球技巧,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每个时段都排满了训练任务,我们没有时间接待家长。”一位教练客气地说道,来访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微信留言。

记者看到,在乒乓球室的楼梯口海报栏,张贴着一张“扫一扫场所码”的提示牌。“社区内乒乓球室面向社会招生,很少有来访者主动扫场所码。”王女士补充道,她希望社区、场馆负责人安排专人值守。本报记者 杨玉红 裘颖琼 志愿者 许芦琰 李瑞阳

做好防疫管理开放更多空间

防疫进入常态化,市民盼望尽快恢复正常而有序的生活,在家门口体验更多娱乐休闲设施。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关社区或管理部门能否逐步开放一批管理能力出色的体育场馆,以分批次、分时段预约等方式做到人性化管理,让渴望运动的居民有个锻炼好去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