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外高桥造船厂开工建造第二艘大型邮轮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讯(记者 叶薇)国产邮轮建造开启“双轮时代”。今天,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这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向批量化、系列化建造迈出坚实一步。
今天开工建造的这艘大型邮轮总吨位约14.2万吨,总长341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节,拥有客房2144间。跟首制船相比,总吨位增加了0.67万吨,总长增加了14.4米,客房数量增加了19间,是一座更为绿色环保的“移动海上城市”。
外观上,这艘新邮轮和首制船也有所不同,顶部的烟囱造型从“丸子头”变成了“大背头”,还配置了高16层的生活娱乐区域,设有大型演艺中心、大型餐厅、特色餐馆、酒吧、咖啡馆、购物广场、艺术走廊、儿童中心、SPA、水上乐园等,以满足乘客更丰富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据介绍,我国首制国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于2018年11月签署。目前,首制船建造已进入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深水区”,工程进展有序可控。在中国船舶集团的统筹指挥和项目合作伙伴嘉年华集团、芬坎蒂尼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在邮轮设计、建造、项目管理等方面展开专项攻关,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建造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奠定了基础——
■薄板生产智能车间实现了产线智能化管控,不仅提升了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还构建了邮轮产品系列化建造能力;新一代造船管理平台实现了设计、采购、现场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协同管控;研发一体化移动应用平台实现了“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提高了协同协作效率。
■跨行业、跨地区吸纳超过500家全球供应商推进邮轮设计建造任务,尤其是在邮轮内装领域,与来自美国、意大利的54家服务商建立合作;开创性地将陆地酒店工程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施工和管理能力引入邮轮内装工程领域,深度开展三维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船舶行业三维软件与建筑行业BIM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
和首制船相比,这艘新邮轮的设计建造周期被压缩了整整6个月,且船型和配置的新变化也需要针对安全返港设计、重量控制、防火设计等重新开发论证。得益于首制船的建造经验,外高桥造船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度赋能邮轮工程。目前,新邮轮详细设计已完成约40%,生产设计模型平衡和结构生产设计发图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在建造方面,外高桥造船正从工艺工法创新、设备调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生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