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上海文化广场小白带你看西北 特殊的作息表 世界插画 上海一次看个够 真实与深情永流淌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2-08-23

特殊的作息表

熟悉何占豪的人,都会惊讶于他的冻龄状态,始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可你若向他讨教养生之道,又会发现完全无法效仿。数十年创作生涯,何占豪遵循一张“分段式睡眠”的特殊作息表——傍晚吃过饭七点左右入睡,十点入夜后起身开始伏案创作,凌晨四点晨曦初露前再度入睡,直至天亮。他总说自己生活于两个世界,白天是现实世界,嘈杂却充满烟火气;晚上遁入音乐世界,“唯有夜深人静时,才有澎湃的旋律自心中流出”。

和这不按常理的作息表相匹配的,是何占豪的创作天地——不足12平米的朝北小房间,东西两面墙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唱片、碟片、书,还有许多奖杯和奖状。朝北窗口下是两个书桌,放着成沓的曲谱和一台作曲用的电脑,靠南边是一架钢琴。留下中间小小一方,若有客来,逼仄得几乎难以转身。何占豪却极爱这小屋,将之视作福地洞天:“你们不懂,在小空间里创作,才能集中思想、聚精会神。”

作曲到凌晨,何占豪时常泡面当宵夜。学生们以为他爱方便面,便寻来各种口味,他失笑:“我爱的是方便,不是面。”即将步入90高龄,何占豪从未放弃坚持锻炼的习惯。年轻时是篮球健将的他,至今每日黄昏时分,都要出门快走一小时。一双跑鞋始终在脚上,精神抖擞。有次在机场,他在专供80岁以上老人通行的绿色安检通道被拦下,只因安检人员无论如何不信他已年过八旬,仔细查验了身份证,才放行。

2019年,在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礼上,何占豪拿下第三个终身成就奖。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们这代人写音乐,就是要写给人民,要接地气,老百姓不夸赞你的作品,得再多奖也没用。”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