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炳
我爱收藏奇石,也爱收藏小摆件,它们往往能为景观作品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几年前,我在万商花卉等市场买了不少摆件,其中就包括这款古代牛车。
这件石刻仿古牛车(如图)长7.5厘米,宽3厘米,高3.5厘米,有一主一仆两位古人和两头拉车的黄牛,其中仆人正用鞭子赶牛,主人坐在车中。我找到一件尺寸相配的千层石作为底座,顿觉作品变得生动逼真起来。
据记载,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古人就发明了牛车和马车,史书上有“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商部落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有人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其他部落交易,便有了“商人”的称呼。历史上牛车曾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牛车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着实风光了四五百年。
初期的车为独辕、双轮,车厢是方形或长方形,车辕前端缚有一根叫“衡”的横木,衡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系马或牛。由于是独辕,必须由双数的马或牛拉动。秦以前的车,分为两大类,“大车”指牛车,车厢大,主要运输物品;“小车”指马车,车身比牛车略小,由两匹马或四匹马拉着快速行进。那时,马车车厢大多敞开,对乘车人的仪容有讲究,要求保持端正的姿态。另外,由于马车速度快,被用于军事作战,也称“戎车”。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国家强弱的标志。
据《史记》记载,西汉刚建立时,因为多年战争,马匹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官员不得不乘坐牛车。到了东汉初年,有官员乘牛车出行,被视为“有损国典”,还因此受到处分。
东汉末年,牛车造得越来越讲究,车厢里安置了凭几等物,而且牛车行走慢,颠簸小,扬尘少,且车厢宽大,有车篷和围挡,人在里面可以自由坐卧,舒适度较高。于是,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的代步工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使用车辆时马车、牛车并用,牛车成为主要出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