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学做有弹性的人 拾遗 “胜少”之乐 月之暗面 你好,子久先生 张清:这一个“邓世昌”
第12版:夜光杯 2022-09-09

“胜少”之乐

后扬

任何运动都有乐趣,尤其是对抗性运动,可对我来说,乒乓的乐趣略胜一筹。别的咱不论,单说发球,除了乒乓,其他的球有让对方吃球的吗?没有,接得好坏另当别论,接住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乒乓有很多球是接不住的,上旋球飞掉、下旋球钻网是家常便饭,遑论下砍式和逆旋转发球。一旦吃对方的球,比赛就很难打下去了,尤其是11分的赛制,两三个球一吃,比分遽然拉开,这比赛还怎么打?

您看看国手王曼昱发球就知道了,真是充满玄机的,那球落在桌子上会拐着弯儿滴溜溜转。甭说接住,一碰,就“逃之夭夭”了,方向都摸不着。

国手陈梦也是。有一次大赛,她连发四个擦网球,那不是失误,完全不是,而是水平,超一流水平才发得出那样的球:低、短、转、飘。能够发出这种球的女选手,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其次是对抗。我的老搭子余春先生是高手,他的正手两板斧——拉弧圈、扣杀——所向无敌,可谓金正手。跟他捉对厮杀,我输多胜少。照常理,我一直受“虐”,何乐之有?然而,我的乐趣就在这“胜少”中。

譬如,有一次,我俩开战伊始便是拉锯战,从1∶1一直打到13∶13,那叫一个扣人心弦、惊心动魄,邻桌的人都停止了挥拍,赶过来全神贯注地围观。结局是我以15∶13胜出。更具有戏剧性的还是另一次,也就是更有乐趣的一次,我以4∶10远远落后。这时候,我奋起直追,一路将比分追成10∶10。然后,再次展开拉锯战,一直胶着打到14∶14,最后,以16∶14胜出。

您瞧,竞技性的运动总有雌雄之辨、高下之分,只要不是了无胜绩,这项运动就可以妙趣横生,充满挑战。遑论人民艺术家、魔术师许昕将乒乓“玩”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那是高手中的高手,神乎其技的“玩家”。因此,在万千拥趸眼里,许昕是“昕爷”。在京片子里,“爷”是肯定、是尊重、是敬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是翘楚,而只有翘楚才配得上“爷”的称号。

赢有赢的自豪,输有输的乐趣,胜少,说明在和高手较量,在努力进步,这也是乒乓吸引万千球迷,让我矢志不渝、爱不释手的原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