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广告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隐私 小岛上,他用坚守“照亮别人” 广告 86岁“全土”,老字号竞相“比腔调”
第6版:上海新闻 2022-09-09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隐私

方翔

走在街上,发现有人用手机在拍摄你,你会怎么办;在网上浏览时,竟然发现先前你住宾馆的视频,你会怎么办……公安部在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发现个人隐私被偷拍、偷窥、传播,要第一时间报警。

过去,互联网领域曾经有一句名言,“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交应用、网上购物、招聘等各种网站、应用服务上,从个人的从业教育经历,到性格、兴趣爱好,甚至是个人隐私信息,都有可能被轻松找到。

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民法典将隐私权作为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进行规定,旨在用法律手段充分保障公民隐私不被侵犯。对于不法分子把个人隐私当作商品买卖,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近几年,各地公安部门多次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对偷拍偷窥黑产实施全链条打击,像浙江警方曾通过追踪针孔摄像头非法使用者,治安拘留偷窥他人隐私人员,并发现了其他违法犯罪线索。

对于个人隐私被偷拍、偷窥、传播,要加强源头治理,不给违法者可乘之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特别是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首先就是要做到第一时间报警。这样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

善于使用法律武器,还要学会收集有效证据。比如在酒店中,发现针孔摄像头等,可以通过拍照、视频、录音等方式保留证据;如果在网上发现有关个人隐私的视频或者照片,则先要保存,必要时进行公证,及时固定证据……这些收集证据的动作,都可以与报警同步进行。

只要每个人都能善于拿起法律武器,就能在社会观念层面建立抵制个人隐私被偷拍、偷窥、传播的共识,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