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韩国提议南北会谈解决离散家属问题 欧洲央行宣布加息75个基点 背后“第三方”美国影子若隐若现 女王一生:欲戴其冠  必承其重
第9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2022-09-09
阿尔巴尼亚因网络攻击同伊朗断交

背后“第三方”美国影子若隐若现

伊朗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 图GJ

尽管网络攻击应受谴责,但因网络攻击而断绝外交关系,阿尔巴尼亚是第一个。

阿尔巴尼亚7日宣布同伊朗断交,导火索是据称来自伊朗的一场网络攻击。伊朗否认指控,暗示阿尔巴尼亚这一决定受到“第三方”影响。“第三方”是谁?有何目的?

美国分外起劲

7月15日,一场网络攻击“放倒”了阿尔巴尼亚多个政府和公共部门网站。9月7日,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将这场网络攻击称作“国家侵略”,表示调查证明伊朗操纵并资助4个团体发动攻击,试图令阿尔巴尼亚公共服务瘫痪,删除和窃取阿尔巴尼亚政府数据并煽动混乱。他宣布阿尔巴尼亚与伊朗断交,要求伊朗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人员24小时内全部离境。

就在人们试图厘清这起突发新闻的前因后果之际,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分外起劲。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称,白宫数周前已经派专家前往阿尔巴尼亚协助调查,得出伊朗是“幕后黑手”的结论。他警告:“美国将采取进一步行动,让伊朗为威胁美国盟友安全的行为,以及为网络空间树立令人不安先例的行为负责。”

一直躲在背后

阿尔巴尼亚和伊朗向来不睦,背后始终有美国的影子。

阿尔巴尼亚和伊朗关系自2013年以来紧张,正是在那一年,阿尔巴尼亚应美国和联合国要求,接纳了约3000名伊朗反对派组织“人民圣战者”成员。

“人民圣战者”定期在阿尔巴尼亚召开所谓“自由伊朗世界峰会”,长期吸引来自美国共和党的支持,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就曾在6月一次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说。7月“人民圣战者”再次举行峰会,受邀名单中美国议员赫然在列。而那场引发断交的网络攻击,就发生在峰会召开几天前。

伊核谈判堪忧

“因此断交,阿尔巴尼亚似乎有些犯不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认为,在俄乌冲突持续、伊核谈判停滞的背景下,阿尔巴尼亚此举虽突然,却绝非偶然。

国际油价近几周显著回落,沙特决定减产,维持油价稳定的意图明显。另有媒体称,伊核协议一旦达成,多达9300万桶伊朗石油将涌入市场。“这有利于欧洲,但美国并不希望油价暴跌。”韩建伟指出,油价暴跌将损害美国油商利益,却会给伊朗巨大红利,结合此前美国三度空袭叙利亚以及美国国内反伊朗声浪,美国在中期选举前达成伊核协议的意愿并不强烈。随着近来伊朗与俄罗斯互动频繁,美国似乎有意升级和渲染“伊朗威胁”以及美伊矛盾。

韩建伟认为,阿尔巴尼亚正在发生的,或许是美国的政治化操作。迫切想要找油找气的欧洲希望伊核协议达成,美国却以不出面的方式敲打伊朗,同时向欧洲传递信号,希望后者降低预期。而欧洲人似乎也领会到了美国的信号。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撰文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表态“可能预示着有关伊核问题的谈判不会很快取得新进展”。

“未来美国或许将不断给伊朗制造麻烦,营造紧张情绪,破坏此前尚有些许建设性的伊核谈判氛围。”韩建伟表示,诸多“幺蛾子”累积将发生怎样的蝴蝶效应,值得警惕。本报记者 王若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