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失声坚持演全场  骨折表演不打折 《直播开国大典》下月来沪上演 每一笔都是“心声”
第10版:文体汇 2022-09-10
众多画家联手创作的水墨“巨制”昨收笔

每一笔都是“心声”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创作现场 记者 王凯 摄

音乐家用起伏的旋律传达喜悦与哀伤,舞者以优美的身姿表现心中所思,画家挥动画笔绘出涌动的“心声”。“心声”——上海市政协“喜迎二十大”主题书画创作展即将在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展览计划征集的100件作品中包括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门类。昨天,两幅由沪上众多画家联手创作的水墨“巨制”也画下了关键的最后一笔。

昨天一早,记者来到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葵花向阳》这两幅作品的创作现场,见证了凝聚艺术家心血的绚烂作品最终的收笔一幕。

红色基调

推开深藏于市政协3号楼内的创作室大门,立刻被眼前的一片“崇山峻岭”所震撼,2.5米×5.5米的大尺幅画面上,松树丛生,百草丰茂,深浅不一的红色晕染中,开篇便是熟悉的石库门,那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视线上移,画面上一艘红船从岸边探出了半个船身,另一半掩映在树丛中,预示着中国革命是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不屈不挠地坚持着走向光明。接下来,便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古田会议会址,再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的遵义会议。一路往西,经历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的征程,抵达陕北的杨家岭。在画作的右上角,是延安巍巍宝塔山,从这里走向胜利的天安门——画面最中央的位置,背后衬托着无垠的宇宙。“画中采用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截取了一个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来进行梳理表现。考虑到要将100年历史的故事性、绘画性高度浓缩到一个画面上展示,还要考虑到时空上的合理性,这正是一幅‘巨制’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是对创作者的挑战。”领衔创作这幅《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画家汪家芳告诉记者。

画面以红色为基调,晨曦中的山峦,画面深处的流云淡淡,“红色象征着光明,体现我们的理想信念意志,我们的心中火热。”汪家芳说。画面所有的背景皆为松树,但这些松树非日常生活中的苍翠,而是浓酽到了极致的红。

山间的祥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包容与开阔的气象,迎着光明迎着困难走向繁荣昌盛。远山似长城又似太行,是抵御外敌的铜墙铁壁。整幅作品光线热烈明亮,又于浓烈处绽放悠扬婉转,冉冉升起的太阳仿佛就在看不见的远方与高处,画面洒满了他带来的光明,令观者感受到他的温暖。

集体创作

“大画”不是简单放大,而是画卷中有大气势、大格局、大气象。《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还有严红起、黄良俊、钱谷量、傅家俊、苏斌、程欣慰六位画家共同参与创作。众多画家合作的“大画”,更能体现多元风格的融合、吸纳,画面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既是独立的个体,又能向着对方靠拢。画面庞大,呈现给观众的仍是浑然一体,气势恢宏。

参与尺幅达1.5米×7米的《葵花向阳》创作的有12位艺术家——汤兆基、朱忠民、张智栋、金江波等,在上海西面的高潮路257号雅丹园内,从起笔到收笔,12位风格各异、年龄不一的画家在长长的案桌上一共画了近两天的时间。真正落笔的时间虽不长,但前期的案头准备工作有两个多礼拜。宣纸上满目的金黄色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墨绿的枝干几乎被争先恐后守护太阳的花盘所遮蔽。

如是多的创作者参与到一个画面、一个主题中,如何协调使之既有统一效果也保留个人风格,同时具有耐看性和可看性,体现出画家的独特心意,就成为每位画家的思考重点。领衔创作的汤兆基透露,画家们根据设计小稿加以分工,先用勾勒填色法把向日葵的形象勾勒一番,再用黄色的基调进行统一,兼顾每个人的笔墨个性。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也是这个主题中蕴含的深意,让画家们提笔时心中多了共同的考量。汤兆基说:“我们小时候就开始画向日葵,有的学校还把向日葵作为一个文化主题在学校开展教育。坦率、坚持、永不言弃的向日葵体现了我们每个画家对党的热爱,表达出我们共同的心声。”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