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
今天是教师节,是我们教师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确立不仅在于在社会上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更在于引导大家深入认识与真切理解教师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非凡意义与价值。
要使我们的后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肩挑育人使命的千千万万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胸怀大爱,悉心创造高质量教育,使学生为人、为学、为事受到优质的哺育与熏陶,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育人者先育己。只有自己德、才、识、能持续发展与提高,才能真正助学生健康成长,激励他们的生命闪发光彩。为此,我们在自身建设中努力铸师魂,修师德,增师能,不断长进,力求不负党和人民对教师立德树人的厚望。
在当今教师的自我修炼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新难点、新挑战,特别需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教师天天要上课,而今正深化课程改革,改革什么,怎么改革,为何要改革,社会背景发生怎样的变化,预期目标是什么,要选择怎样的路径……这些问题如若不了解,不思考,不学习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课堂教学中坚持老一套,势必出现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的困窘,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受到影响。
继2017年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公布实施后,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改革力度之大、之深,前所未有。它努力体现时代要求,坚持弘扬中国特色,聚焦课堂内容结构改革,聚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事增强实践能力的培育。国家育人蓝图已绘制,关键在精准实施,把宏图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毋庸讳言,教师是创造性的精准“施工者”,千钧重担肩上挑。
且不说课程改革的整体与全局,单就一两个具体问题探讨一下,那深入学习的必要,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实践改革的空间与力度均非同小可,须花大力气方能应对。如对课程内容概念的理解,我们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内容(那时叫学科)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简称为“双基”,学科内容以“双基”为本。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但学科教学仍传承了六十年代这个传统观念,教学就是落实“双基”。到九十年代,应试教育盛行,机械操练走到极致。一课一练碎片化,破坏教学的育人价值,许多课纯“工具理性”,课程失魂落魄。学生深受其害而不自知,这种课程内容观至今仍有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本世纪初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整合教学内容观。“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教育思想很大的突破,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换,教学内容不仅是客观的知识,还有人的因素。而今是第三阶段,各个课程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育人内容与育人目标叠加,以语文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凝练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四个方面非孤立存在,而是融为一体,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表述,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方面的价值与优势,深入回应“培养什么人”的要求。
说到语文,再举一个例子,教师习惯于单篇教学,学习易流于碎片化,难符合培养要求,现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这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新概念、新内容、新方式、基础性、系统性、结构性、前瞻性均要认真思考,不学习无法上课,不学习无法提升。
教育既有基础性,更要有前瞻性,既要坚定国家的立场、民族的特色、又要有广阔的世界视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要求,任务使命,教师的价值可贵在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地学习,迎接挑战,破解难题;再迎接挑战,再破解难题,身上有时代的年轮,课上有时代的活水,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培养时代新人。
学习提升思想,思想引领行动,力量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