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拿出真金白银提振企业信心 增设采样点推广“落地检” 扛稳扛牢政治责任从严从紧抓细抓实 滨江生活  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第2版:要闻 2022-09-20
共建共治共享,“以人为本”打造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

滨江生活 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杨浦大桥下的浦东滨江驿站,可供市民休憩纳凉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从21世纪初的浦江开发建设,到2017年底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黄浦江公共空间的建设,始终秉持“还江于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理念,围绕“人”展开。

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

漫步在杨浦滨江的东方渔人码头,能看到沐浴在阳光中的跑者,休憩于绿荫中的老人,每一个定格的瞬间,都让人沉静,也让人享受。2016年7月,怀德路至丹东路轮渡的550米公共岸线示范段建成开放,拉开了杨浦滨江贯通的序幕。示范段的参考要求和技术标准,作为样板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开发建设中全域推进。

“当时550米示范段就是以东方渔人码头一带的探索起步的。”上海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章琳琳回忆道。过去杨浦滨江一带居民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黄浦江离自己很近,但就是看不到。江边大多是工厂,外面的人走不进去。传统的大工业把滨江和百姓的生活空间隔断了。“还江于民”,把生产岸线置换为生活岸线,是杨浦滨江贯通的深层意义。

杨浦滨江示范段当时请了很多团队来设计方案,也曾考虑做个“现代”一点的方案。章琳琳说,有一次现场踏勘,她看到几只江鸥在江边饮水。“我们对滨江的改造,不应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而要强调低开发介入的设计理念”,这个想法那时就在她心中萌生并确立。

“保护生态”“振兴工业文化遗产”成为杨浦滨江开发的着力点。章琳琳说,杨浦滨江示范段对工业遗存的抢救性保留、对各厂区历史故事的挖掘,振兴了工业文化遗产,使之与公共岸线一同向市民“打开”。2019年11月,章琳琳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知滨江贯通后只有与人们的理想生活场景衔接,才能不偏离以人为本的初心。

如今,杨浦滨江那些保留工业风貌的城市家具,正逐一推敲细节,为到此休憩的老人、玩耍的小孩营造友好的空间和场景;高高的防汛墙,经设计被隐藏在坡道之下,方便推车、轮椅通行……这些细节的完善,很多都源于人民建议——在杨浦滨江,每700米就有一个人民建议征集站,人们在此放入意见和期待,促成岸线不断迭代更新,更加可亲可近。

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治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当你累了,随时可以停下来,每隔1公里基本就有一座滨江驿站让人休憩。浦东叫“望江驿”,浦西徐汇叫“水岸汇”,杨浦叫“杨树浦”,名称各不相同,内容基本一致:供市民休息、饮水、上厕所、看书、上网等,甚至还有紧急救护设备。部分驿站还引入社会、企业共同参与,植入特色功能并负责日常维护,打造成品牌亮点。比如,徐汇西岸滨江东安路驿站引入了星巴克,由企业承担相关服务设施的日常维护。因环境效应、品牌效应叠加,这个驿站如今成了黄浦江沿线人气最旺的网红打卡点,也成为一个社会共治并最终实现全民共享美好成果的典型案例。

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贯通,有3400多家企业腾挪搬迁。据介绍,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给上海市民带来极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家都很珍惜,并积极参与沿岸公共空间的环境保护和秩序维护等工作,生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比如黄浦区、长宁区、普陀区等苏州河沿线单位员工和小区居民,在街道、居委会的支持下自发组织若干支护河队,“从我做起,我爱我家”,定期清理沿岸生活垃圾保护空间环境,劝止不文明、有危害行为,把对“母亲河”的呵护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中。

未来,黄浦江滨水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品质,拓展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根据《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将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