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在行驶中突发不适,急忙告知乘客下车,随即陷入昏迷,车辆向前滑入河道。车辆落水后,热心市民源源不断上前设法救人……在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上,一大批像这样行善举的凡人走上舞台,分享他们执着坚守、逆行而上、无私奉献、坚强奋斗的点点滴滴。
12位先进个人和集体中,有道德榜样、抗疫先锋,也有科研团队、行业模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台上的他们,也是2500万上海市民的缩影。在极不平凡的一年,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城市精气神和软实力,点点微光让人民城市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凡人善举
彰显城市温度
“善意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例例身边的凡人善举,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腿勤、嘴勤,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天山路派出所二级警长孙礼钢服务社区8年,手机成了24小时接听的“个人热线”。他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优化200余个小区监控点位,自创独居老人走失快速响应机制和智能预警模型;创建上海首支“百人反诈宣传队”,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接报既遂数连续3年下降。
“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当年选择法律专业的初心。”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玉霞给自己定下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只用来接公益案件。
温暖无数身边人的,还有韩颖。她带领团队为盲人制作无障碍电影300多部、创作解说词400多万字、制作电影300多部,还原了数以万计视障观众耳边的电影世界,并通过数字渠道推送至社区,帮助视障观众平等融入社会文化生活。
科研攻关
逐梦星辰大海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少不了一群“追光者”——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他们打破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使中国在相关领域由跟跑者变为领跑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3月29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实现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为了实现问鼎苍穹的梦想,研制团队克服一系列困难,将中国的名字刻进星辰大海。
在连续奋战25天后,中国商飞公司CR929副总设计师孟庆功不幸突发疾病,倒在了志愿服务的一线。他,带队突破国产大飞机设计一系列难点,助力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战“疫”期间,他又冲锋一线、服务邻里,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作为守护高铁安全运行的“特殊医生”,中国铁路上海局上海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工班长张华钻车底、进车箱、登车顶,领衔完成长三角首列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高级修自主调试任务,创造了零差错调试动车组500余列的纪录,率先攻克30余项关键部件核心技术。
默默守护
筑起抗疫防线
与这座城市相携相守,这群“守沪者”的担当让魔都人民心中充满温暖和自豪。
一走进诊室,至少6个小时不起身、不喝水、不上厕所,只顾刨根问底追查每个病人的病情,还得了个外号——“胡尔摩斯”。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胡必杰。疫情期间,他作为全国、上海两级医疗救治组专家首批进驻公卫中心,以仁心仁术守护市民健康平安。
“你既然是医务工作者,需要上前线你就去。”4月初,一条时长4分半的电话录音刷屏朋友圈,电话里的护士陈梦男是香港丽园小区的居民,她打电话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曾服役16年的刘苗,希望能回医院上班。刘苗“再说我就要哭了”的真情流露感动了许多人。在仪式现场,陈梦男亲手将奖杯交到刘苗手中:“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不仅让居民安心,更是充满温度的‘以心换心’!”
还有黄浦区老旧小区“战疫者”群体、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队等,抗疫最吃劲的时候,他们就是无数基层干部、志愿者的缩影,如同一颗颗“螺丝钉”,牢牢钉在各自岗位从不退缩。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