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宝宝屋”打造托育服务“15分钟生活圈”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  17 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创新社区治理有“效益”
第3版:要闻 2022-09-23

创新社区治理有“效益”

孙云

建于2007年的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合生江湾国际公寓小区面临着上海许多小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因建造时间较早,质量也存在缺陷,居民楼外墙渗水问题时有出现,不仅影响居民正常居住,也一度导致居民与物业矛盾频发。然而,2017年至今,这个小区在确保外墙渗水及时修缮、小区绿化不断改善、新增电子防盗网、更新路口道闸等的前提下,不仅没有动用业主维修基金,维修基金总额反而不断增加。算算每年小区公共收益的进账,相当于平均每天为每位业主赚到一元钱。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神奇,甚至不可思议?然而,这事千真万确,小区里7204名居民都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效益”。

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公布,明确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沉、权责一致、赋权到位,要使基层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为上海顺利实现“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几年来,上海每年都要召开“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会,抓党建引领,抓智能化建设,增强基层队伍本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近,又有30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从全市16个区180个街镇申报的36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这其中,除了有合生江湾国际公寓小区的《每年300万元的社区公共收益收支账》,还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又接地气、有实效的项目,如《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控江路街道智慧停车治理平台》《“超能妈妈”社区女性成长萃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建国际融情街区》《群租治理驱动新基建,盛华畅享数智新生活》《新一代“两全两通型”智慧社区》……

这些项目各具特色,都是根据每个社区的不同情况度身定做的治理之道,既有个性,其中也有共性。

拿合生江湾国际公寓小区来说,2017年是小区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居委会治保主任林路曾担任2017年诞生的首届业委会主任,作为上海首个从业委会到居委会交叉任职的业委会主任,他的跨界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当然,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的变化还不止于此。

2017年以前,小区物业费长期维持交房之初的标准,每平方米收费仅2.2元,收入不高的物业没有工作积极性,小区的停车费等公共收益也不能真正投入到小区维护上,导致小区外墙渗水不断、居民与物业矛盾不断。2017年业委会成立后,牵头重新选聘物业公司,还针对前任物业公司的违规行为开展诉讼,追回小区10年间的公共收益约385万元。同时,牵头积极扩大公共收益收入渠道,“三驾马车”协同配合,形成公共收益多元筹集格局,并引入社区“监督委”和居民专家智囊团,监督资金使用,提供专业意见,资金进出情况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布。

此后,小区每年大约收取停车费260万元,通过引入快递柜和电梯广告等年均增加公共收益约100万元。再加上维修基金每年可以获得约90万元的银行利息,这样一来,扣除相应成本和物业公司份额后,每年新增公共收益约300万元。林路自豪地说,小区的维修基金总额在5年里从最初的逾2700万元增长到约4000万元,“钞票越用越多”,已形成良性循环。其中拿出一两百万元用于外墙渗水等维修和小区各项设施的更新维护,可谓绰绰有余,皆大欢喜,难怪小区面貌越来越好,社区关系也愈发和睦。

维修基金续筹困境是困扰沪上不少小区特别是迷你小区、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合生江湾国际公寓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仅产生了“效果”,还产生了真金白银的“效益”。

小社区是大社会中一个微小的细胞单元,基层则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支撑所在,向基层社会治理要效益,就要敢想敢干,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这些优秀经验孵化、推广,为市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