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倩雯指导队员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队员刻苦训练备战市运会
“注意节奏,调整呼吸,不要着急!”申城秋日的下午,奉贤体育中心的室外田径场上,回荡着一声声呼喊,那是区少体校铅球、铁饼队每次热身训练时的“保留节目”,担当主演的,除了怀揣冠军梦想的小队员,还有队伍的主管教练寿倩雯,以及她的师父,已经70岁的“老法师”韩国芬。
“韩教练和寿教练都挺有耐心的,平常对我们也很关照。”短暂的训练间歇,站在场边的几位队员说起自己的教练,眼神中带着崇拜,语气里有着感激。“管理青少年选手,主要是要找到方法,不能硬着来。”谈及自己的执教风格,寿倩雯说从韩指导那里学了很多,加上自己也有运动员的经历,比较能理解小队员的想法,“铅球和铁饼都是看投掷距离定成绩的,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更多孩子‘投’出梦想。”
煤渣跑道的记忆
20多年前,寿倩雯的铅球之路,就是从奉贤起步的。“那时我们训练的地方,是个比这里还要偏远一些的场地,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条黑黑的煤渣跑道,因为在那上面流过不少汗水,还有泪水。”
有一次,寿倩雯和韩国芬聊起往事,还被韩指导“教育”,“有地方给你练就算好的了,还有跑道,我最早可是什么都要自己动手的。”寿教练听完后感叹,和前辈相比,自己还算幸运,因为那条承载着她汗与泪的煤渣跑道,不久后便被外观更靓,跑起来更舒服的塑胶跑道取代。胖胖的寿倩雯说,现在每当自己感觉疲惫,难以坚持时,就会想起在煤渣跑道奔跑的情景,以此激励自己渡过难关。
世界冠军的弟子
在寿倩雯的铅球生涯里有两位引路人,除了韩国芬,还有一位便是铅球世界冠军隋新梅。
“我刚刚被选入市队那时候,上海的交通还不像现在这么便利,去莘庄的训练基地报到,要坐挺长时间的车。”寿倩雯记得,那时候每次看到隋新梅指导,便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最新、最先进的训练方法。“那个时候,市区和郊区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远没有现在这样方便。”寿指导举了个例子:“在市队训练的时候,卧推时用来摆放杠铃片的架子,已经换成耐用的新材料,而在相对偏远的郊区体校,架子还是木质的,教练偶尔还需要为结实程度担忧。”当时她就暗暗决定,以后退役了要回到郊区执教,改变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如今她的心愿已成为现实。
在寿倩雯的印象中,隋新梅是个亲力亲为的教练,几乎队员练多少,她也练多少,“隋导的课,量挺大,每次练完队员都非常累,但她除了陪我们练,还要观察,做总结,应该更累一些。”多年后,拿起教鞭的寿倩雯真切感受了恩师的不易,也继承了她喜欢“亲自上阵”的风格。
老少搭配的乐趣
小队员进行技术训练时,寿倩雯和韩国芬分别站在场地的两端,“少帅”负责指导投球动作,“老法师”再根据训练情况指出不足,队员都对“从寿到韩再到寿”的套路相当适应,两位教练更是乐在其中。
“韩教练虽然有些年纪,但并不老派,很多时候挺逗的。”指导完一组投掷动作,寿倩雯指着另一头被几位队员围在中间的韩国芬说,“我的带教经验不足,有这样一位老师帮忙,压力会小很多,她也很愿意跟我还有队员沟通。”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场地另一边传出了笑声和韩教练的叮嘱:“笑过了,要记住我刚才说的问题,等下再犯同样的错,可就严惩不贷了。赶紧回到寿教练那里,抓紧抓紧!”
“跟年轻的队员和教练在一起,氛围和心态会更好一些,我挺享受现在这种感觉的。”从教至今斩获无数荣誉的韩国芬教练,始终对事业充满热情,“家长把孩子送到你这里,你要负起责任,尽全力帮他们成才。小寿很有责任心,也有信心,加上现在这几个小的(队员)挺努力,我也更有干劲去发挥余热。”韩教练说,她希望能和后辈们一起,在今年的市运会上拿到理想的成绩,“能看着队员从咱们这进阶到更高级别的队伍里,就是当教练最开心的事了。”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