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百岁人瑞的人生小目标 幸福湾区  金山遇见绿水青山
第3版:要闻 2022-10-10

幸福湾区 金山遇见绿水青山

——专访金山区委书记刘健

金山区委书记刘健

金山城市沙滩

上海“有海少山”,倒是金山“坐山拥海”,“因山得名、向海而兴”,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到海、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随着时代发展,昔日关于金山的陈旧标签已经消退,“活力”“美丽”“幸福”,是金山区委书记刘健眼中“新金山”印象的关键词。金山还有了一个恢宏大气的新名字——上海湾区。

本报记者近日专访刘健书记,听他讲述上海湾区“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的蝶变故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近年来,最让老百姓感到放心的是,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谈起金山老百姓最有感受的事,刘健首先为化工产业正名。他说,金山以化工产业为主,金山的发展也是因化工而兴。外界想到化工,就会想到环境污染。但实际上,金山持续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航空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工业园区也加快转型,上海湾区高新区(原金山工业区)、碳谷绿湾产业园(原金山第二工业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

数据显示,金山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0家(10年增加858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13家(10年增加110家),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17家(10年间共有172家上市企业),新增跨国和民营企业总部13家。市场主体活力提升。

从2015年开始,金山连续开展三轮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360多亿元、完成整治782个项目,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79.8%提升到2021年的90.4%,上升10.6个百分点;PM2.5浓度从2016年的4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2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9.6%;185条段198公里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769条段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

刘健介绍:“离化工区最近的漕泾镇,已于去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金山又提出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将以此为引领和抓手,促进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融合发展乘数效应

对于金山的美,刘健赞不绝口。“金山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而且美得非常有特点,不同的区域特点完全不同,南部靠近海边,所以我们打海洋牌,中部以生态绿色、乡村振兴为主,北部的枫泾、朱泾、亭林则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如今,金山正深入打响“金山如画”全域旅游品牌,全力推进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两大文旅高峰项目,持续打造南部海洋文化商务、中部乡村文化生态、北部古镇民俗人文等三条文旅发展带,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消费的新胜地。

刘健认为,金山是农业大区,但农业并不代表落后。对国际大都市而言,乡村是城市的底色,未来将是非常重要的稀缺资源。另外,上海的农业不能仅仅是种植业,一、二、三产业只有融合发展,才能发挥乘数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山的经济质量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从量上说,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10年来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1%。

金山城乡建设管理也取得新进步,金山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金山也是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和先导区,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改造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

“两个扇面”双向赋能

金山地处杭州湾北岸,南濒杭州湾、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西与浙江嘉善、平湖接壤,是上海的西南门户,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

“从上海市中心的视角出发,往往觉得金山是‘远郊’,‘远郊’总被认为是末梢,但‘远’和‘近’其实并不是距离问题,而是时间问题。”刘健分析,事实上,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不断加密,金山对外联动通道已经十分便捷,运营中的金山铁路,从上海南站到金山卫站直达只要32分钟。

刘健同时指出,从整个长三角区域看,金山地处中心区位,与长三角半数以上城市处于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金山要用好这个优势,要围绕“两个扇面”来谋划金山未来的发展,“两个扇面”双向赋能,既要注重承接市中心的辐射,同时也要与毗邻地区联动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金山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谈到金山未来发展,刘健表示:“金山要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北转型’战略三个机遇,聚焦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走出一条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全面统筹空间转型、治理转型的新路子。持续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建设开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绿色低碳清洁的美丽湾区、文明宜居温馨的幸福湾区。预计到2025年,基本成为产城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转型样本。”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