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诗三首 外滩  铜狮  婚纱(油画) 亲爱的小Q 师恩 流星 那一束光
第12版:夜光杯 2022-10-10

那一束光

曹可凡

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中偶然遇到的第一本书,究竟会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麦家和我说,他十三岁那年,在一位名叫“阿牛”的郎中家里,与一本残破的《林海雪原》不期而遇。在麦家记忆里,“这本《林海雪原》后面十几页不在,但是封面还在……书是他从街上捡来的,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引火的。大人们在客房聊天,我在灶房里看书着迷了,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阿牛说送给你了,你赶紧吃饭,书你拿回家去”。由《林海雪原》出发,麦家继而走进曹雪芹、琼瑶、巴金、金庸、海明威的世界,直至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遇,终于产生创作小说的冲动。而对于梁晓声而言,《红旗谱》则更加意义非凡,为了要买《红旗谱》,梁晓声头一回到母亲工作的街道小厂,目睹环境之恶劣:“母亲的头发上衣服上落满了毡绒,母亲整个人都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缝纫机板上水淋淋的,是母亲滴满的汗。母亲的眼疾常年不愈,红红的眼睑夹着黑白混浊的眼睛,目光呆滞地望着我……”虽然从母亲手中拿到了买书的两元钱,但看到母亲凄惨的模样,实在不忍心买《红旗谱》。他用那两元钱,给母亲买了一听山楂罐头,剩下的钱分文未动,为此遭到母亲的斥责,梁晓声也不再提及购买《红旗谱》这件事。可是母亲却并没有忘记,她偷偷给晓声哥哥塞了几元钱,嘱咐他给弟弟买书,梁晓声这才如愿以偿拥有一套《红旗谱》。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童年与少年时代,几乎是一个阅读“黑洞”期,基本没有文学名著可供阅读,幸亏还有《水浒传》可以相伴,可也实在弄不懂,小孩子如何以“批判”的眼光予以解读。不过《水浒传》里的那些故事,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怒杀阎婆惜”“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那样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倒是具有强大吸引力。记得每看完一个段落,默默背诵几遍,然后再添油加醋讲给弄堂里的小伙伴听。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根据西方名著片改编的译制片得以公映,如《王子复仇记》《基督山伯爵》《简爱》《悲惨世界》等。虽然当时还未阅读过小说,故事情节却了然于心,有些片段甚至倒背如流,以至于一度立志成为一名配音演员。而自己拥有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则是《金银岛》。记得当时父亲给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商务印书馆的《简明英汉词典》,另一本则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一场荒诞不经、离奇惊险的寻宝故事。故事跌宕起伏,展现出人性与金钱的角逐,也铺排出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作者自始至终以孩童的视角,描述寻宝的曲折与危险,成功地激发出一个少年的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现在想想,从一个手握手术刀的医生,转向手持话筒的电视主持人,其动力便在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知欲。此种探索人生的冒险举动,或许就是《金银岛》埋下的伏笔。

有人曾问,医生与主持人之间究竟有何共同点?其实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两者有共同观察对象——人。只不过医生从自然科学角度审视人类;而主持人则更关注其社会属性。综观古今中外各路英豪,引无数人竞折腰的莫过于苏东坡。茫茫人海之中,何处去寻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绝品之人?从“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以看出丈夫对爱妻的无限深情;从“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可看出他对自我的嘲讽;“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表达苦闷与凄凉;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坦荡豁达的情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位“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描述得淋漓尽致,苏东坡传记汗牛充栋,但最爱读的还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

而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则借由十四个改写人类命运的瞬间,分析了人与历史的关系。无论是一扇忘关的小门,令穆罕默德颠覆拜占庭帝国千年文明;探险家巴尔沃亚踏入清凉的海水,而发现太平洋;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枪决前一瞬改为发配西伯利亚;格鲁希元帅迟到一分钟导致滑铁卢惨败、拿破仑帝国垮台;还是歌德与《浮士德》;亨德尔与《弥赛亚》等等,在茨威格笔下,充满强烈的戏剧性,并对历史转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天空,正是因为有群星闪耀,才变得如此变幻莫测、惊天动地,从而让历史巨变仿佛就在眼前。与林语堂讲述苏东坡的故事一样,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也是用平视眼光审视历史长廊里的英雄、以娓娓道来的口吻细叙那些电闪雷鸣的风暴时刻。

所以,对我来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两本须臾不可离的枕边书。每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身处逆境时,便会翻读几页,因为那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即便行走在幽暗的隧道里,依然能靠这些文字去寻找到光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