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旧金山湾区地铁站里的公厕出于安全考虑被关闭 图GJ
加州一座公园内的公厕因新冠疫情而关闭 图GJ
文/本报记者 王佳烨
出门在外,难免遇到内急。在美国,去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上厕所是很多人的选择。不过如今,星巴克似乎不愿再充当美国公厕了。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表示,考虑到员工和顾客的安全,门店卫生间可能无法继续开放。
英国著名卫浴设备零售商QS公司2021年发布的“公共厕所指数”显示,美国每10万人只有8个公厕,而位居榜首的冰岛每10万人有56个公厕。当星巴克等私营机构退出后,在美国找公厕更难了。
美国公厕为何如此奇缺?星巴克为何想要“退圈”?取消公厕就能一并“冲走”公共卫生和安全隐患吗?保障如厕这项基本需要,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从争相兴建到关停
缺乏公厕是美国长期以来的一大难题,彭博社报道指出,几十年来美国城市长期关闭或忽视公厕,使数百万人无处“放松”。随着新冠疫情持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尽管酒吧和零售店的公共设施通常因为只要消费即可如厕而被认为是“公共”的,但疫情中这些设施纷纷被关闭的事实提醒人们,它们实际上不是公共的。在美国城市中,真正的公厕已经很少了。
美国公厕去哪儿了?从19世纪末至今,美国公厕经历了争相兴建、发展放缓、私营加入、逐渐关停的过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禁酒令和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影响下,美国曾兴起建造公厕的浪潮。在此之前,随地小便很常见,酒吧往往是作为公厕的唯一选择。
康涅狄格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鲍德温说,由于担心酒吧关闭造成厕所短缺,在1920年禁酒令生效前,城市争相修建公厕,其中较为精致的卫生间往往位于地下。1897年纽约建造了第一间地下厕所,随后波士顿、辛辛那提、克利夫兰、丹佛、底特律、费城、匹兹堡、西雅图和华盛顿特区纷纷效仿,设立了各自的“地下舒适站”。
但此后公厕发展趋缓,与贫富差距和种族隔离制度难脱关联。
当时,酒店、剧院、高端零售百货等私营机构推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装修更华丽、使用更舒适、私密性更高的厕所。如果你去那里消费,就可以使用这些高档卫生设施,而目标客户自然是那些富裕人群。
而在南部城镇,种族隔离给公厕建造带去了额外的成本。如果要建造公厕,不能只建两个,而必须建四个。“不愿接纳所有公众的态度预示着一个忽视厕所的时代”,彭博社评论道。
二战后,越来越多人选择驾车出行。随着联邦州际公路系统形成,沿线休息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驾车者提供卫生设施和小吃。但如今,随着公路部门削减预算,这些选择也在消失。
之后,加油站以及麦当劳、星巴克等私营企业开始填补这一空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市中心大多数公厕是由城市运营的付费厕所,游客支付象征性的费用,通常是5美分或10美分,用以帮助维护设施运行。数据显示,1970年美国有5万多间投币式公厕。
然而到六七十年代,公厕因成为吸毒和性接触场所而招致恶名,加速了大规模消失的进程。
80年代初,纽约472个地铁站里的大多数洗手间都被锁上了,此后也基本上不再开放。2001年的“9·11”恐袭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各地公厕出于安全目的纷纷关闭。
星巴克不想当公厕
“没有公厕是这座城市的耻辱。”2004年,《纽约时报》一名记者为来纽约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人们写了一篇半开玩笑的指南,建议他们像纽约人一样去星巴克解决内急问题。几十年来,这家咖啡连锁店的确成为急需厕所人群的一大救星。
作为私营商业机构,星巴克之所以愿意承担公厕职能,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有助于它打造社区成员的良好形象,同时吸引潜在顾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星巴克将其数千家门店定位为下班和离家后的“第三场所”——一个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与朋友或陌生人建立联系的地方。
然而,允许免费使用厕所让星巴克感到了额外的清扫负担和安全隐忧。2011年,有咖啡师因为厌倦厕所被弄得一团糟,愤而将厕所一锁了之。对此《纽约时报》指出:“在一个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的城市,当人们看到星巴克锁了厕所,反应就好像它正在撤销一项公共权利。”星巴克随后介入此事,要求员工开放厕所。
无独有偶,2018年4月,两名黑人男子在费城一家星巴克等朋友,其中一人向店员提出借用厕所,却被告知只有付费顾客才能使用。店员见两人不肯离开,竟拨打报警电话,警察抵达后将两人带走。
这一事件在社交平台上曝光后引发强烈抗议,还有更多人上传视频,揭露星巴克禁止非洲裔人群使用店内厕所的“罪状”。
后来星巴克为此公开道歉,并向员工开设反偏见培训,郑重其事告知员工,厕所是为所有人准备的:“任何进入我们门店的人,无论他们是否消费,都被视为顾客。”
但如今,星巴克对开放厕所的态度正在改变。
星巴克临时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今夏表示,公司可能无法继续开放厕所,“我们必须加强门店安全,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星巴克宣布,因为治安问题关闭16家美国门店,并将“关闭厕所”列为保障员工安全的措施之一。
还能去哪里上厕所
公厕的窘境不能留给企业来解决,美国坦普尔大学历史学家布莱恩特·西蒙指出,“只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联合国“人人享有环境卫生与水资源”项目执行主席卡塔里娜·阿尔伯克基也持相似观点。她在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与食物、水和住所一样,获得安全的卫生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虽然私营企业可以为公众提供厕所,但政府有责任确保所有人能有卫生设施使用。”
没有足够的公厕,随地“方便”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可能被逮捕。2016年到2021年,芝加哥警察对在公众场所大小便的人开具了29000张罚单,其中大多数来自非洲裔或拉丁裔社区。
而那些仅存的公厕往往又脏又难找,而且开放时间有限,更缺乏对女性和残疾人隐私和安全的考虑。阿尔伯克基指出,这场持续的卫生危机凸显了美国的社会不平等,政府对改善基础设施没有足够投入,对弱势人群造成严重伤害。
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城市中仅有的公厕上锁,酒吧等商业机构也限制店内用厕,对长时间奔波在路上的司机、快递员,有健康问题或残疾障碍的人群以及无家可归者造成的伤害更大。有报道称,一些出租车司机不得不在瓶子里撒尿。
在芝加哥的一家博客网站上,不少网友写了公厕关闭后遭遇的“血泪史”。布拉德·纳格尔说:“疫情期间,任何类型的公厕都无法使用,包括加油站和那些友好企业。作为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这样的改变意味着重重挑战。”“当你怀孕时,情况会恶化十倍。”乔·克洛诺斯基说,“我的妻子正面临第二轮这样的情况。”
关闭公厕就能避免公共卫生危机、消除安全隐患吗?有网民一语道破:“不想无家可归者使用厕所而关闭公厕,结果是所有人都无法使用公厕,而那些没有其他选择的流浪者仍然会在公共场所解决问题。”
据报道,在无家可归者聚集地已经出现包括甲型肝炎和志贺菌在内的传染病暴发,而它们都是通过粪便传播的。
阿尔伯克基表示,政府认为设置公厕成本太高,但糟糕的卫生政策往往会导致更高的成本,比如圣地亚哥去年花费数百万美元清理人行道上的粪便并治疗由此引发的疾病。“想象一下,如果把这笔钱花在建造公厕上,是否就能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呢?”
世界银行指出,在城市卫生上每花1美元,就能给经济带来2.5美元回报,主要体现在医疗成本降低和生产力提高上。
“美国政府必须确保公厕价格合理、私密、全天候开放、易于使用,并且适合所有人。这包括适当的安全功能,比如照明设备和锁,处理废物的容器,还有水和肥皂。”阿尔伯克基认为,虽然提供公厕这项基本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同样应该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其中,世界各地已有不少此类模式。据了解,在美国本土,旧金山市政府与户外媒体公司德高集团合作,德高集团为公厕安装和维护提供资金,以换取在城市人行道上设立广告亭。
这会是美国公厕回归的一个新的开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