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为青少年系紧防灾减灾“安全绳” 打造现代化枢纽门户  青浦华丽蝶变
第3版:要闻 2022-10-13

打造现代化枢纽门户 青浦华丽蝶变

——专访青浦区委书记徐建

青浦区委书记徐建

“水城门”

青浦的区域图形十分独特,从高空俯瞰,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东翼是进博会举办地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西翼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间是青浦新城。一系列战略汇聚于此,青浦乘风而上,“展翅高飞”,实现从“上海之源”向“上海之门”的跃迁。谈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青浦区委书记徐建如数家珍。描绘未来图景,他给出四个关键词: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以‘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发展意象,诠释出生态保护、文化生活、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打造一个‘温暖家’。”掀开新篇章,青浦的未来,令人期待。

水城融合

“蓝绿空间”成靓丽底色

青浦河湖密布,水资源特色明显,不仅是上海一江(黄浦江)、一河(苏州河)、一湖(淀山湖)的起源地,还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是青浦这座城市的灵性所在、魅力所在。”徐建说。

近年来,青浦把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经济社会优势加快转化为巨大的发展优势。为放大资源禀赋综合效应,塑造好“蓝绿空间”特色品牌,青浦确立了“水城融合”的发展导向。一方面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拆除河道沿线的生产加工企业、危旧房屋,完成居民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另一方面注重在城乡发展中做好水文章、用好水资源,打造了具有湿地特色的青西郊野公园,创造性地提出了桥、堤、岛相结合的建设思路,以太湖流域防洪工程打造淀山湖彩虹桥,最终形成了一个集防洪、贯通、景观、生态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通过还水于清、还水于民、还水于城,促进水城融合、景城融合,让‘高颜值’的生态底色成为青浦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徐建说。

2020年,青浦重大的民生工程——环城水系公园全线贯通。它串联起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滨水绿道绵延43公里,点缀着35处休闲运动健身场地、18座码头。“青溪园”“南门驿”“水城门”等景点深受市民喜爱,成为家门口的好去处。“城市的核心是人,环城水系公园建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在徐建看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建设环城水系公园,还是进行水系调整优化,都是把老百姓的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数字经济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迭代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徐建认为,生态保护、市民生活和产业发展三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我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细看青浦蝶变之路,正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解。青西地区曾一度发展缓慢,但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加上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乘势起飞,还引来华为这只“金凤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西岑科创中心重要项目,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于2021年9月正式开工。“华为的落户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风向标,未来青浦将会有更多‘好风景吸引新经济’的案例。我们也在华为研发中心的西部打造西岑科创小镇,承接华为项目的溢出带动效应,全面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徐建表示。

就在上个月,西岑科创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西岑科创中心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一厅三片”集中示范项目之一,是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也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关键节点。今年以来,青浦积极推动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数字创新发展带呼之欲出。青浦以数字经济为本源,依托G50沪渝高速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形成紧密合作,协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在建设步骤上,以两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种数字化的种子、结高质量的果子。”徐建表示,长三角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前沿阵地,要通过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新应用、数字新治理改革创新。

枢纽门户

战略红利化为发展动能

数字化带来的红利不仅体现在产业升级上,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徐建介绍,借助“数字”赋能,位于青浦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可实现远程问诊、在线处方、“云”上配药,老百姓“看病不出村,居家可配药”。

除了就医更便捷,青浦各类配套也日益丰富,集聚了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兰生复旦学校、平和双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沪苏嘉城际线、外青松公路功能提升改造、上达河中央公园、复旦大学创新学院、江南新天地城市更新、市民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

过去,青浦是上海的史之源、水之源和食之源,是西大门。徐建表示,未来,青浦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不断放大战略叠加效应,推动战略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徐建多次提及“温度”这个词,在他看来,打造“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归结到一点还是要打造一个青浦百姓的“温暖家”。“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全面推动青浦城市功能重塑提升,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青浦的温度。”

本报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