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动人底色温暖亮色 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扬帆远航 聚力科技攻关  护佑人民健康
第8版: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2022-10-19

聚力科技攻关 护佑人民健康

——二十大报告在科技卫生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科技、医疗界引起热烈反响,上海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卫生工作者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创新体系

聚力科技攻关

农工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上海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为主线,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集聚培育战略科技人才,持之以恒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区域协同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市科协将发挥好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作为科普教育的核心承载地,要以有效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加快构建以高质量科普为特色,全社会参与、多维度、多层次的“大科普”体系,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重要助推器和城市创新名片。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李正华:站在中科院“四个率先”“两加快一努力”战略目标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交汇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科院上海分院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响应“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号召。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大为: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自己感触最深刻的便是科技创新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在今后的工作,将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方向,加强原始创新攻关,带领团队锐意进取,切实践行“科技强国、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低碳功能型平台主任王慧: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要把握时代机遇和挑战,围绕低碳能源技术,不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为我国低碳能源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护佑人民健康

勇攀医学高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每一位中山人将立足本职岗位,以高标准、严要求和实际行动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和使命。医院将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内核路径,以“一体两翼”的国家医学中心为功能载体,对标国际顶尖医疗机构,打造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通过“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的建设,引领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创新、合作、智慧、优质、高效”发展,为上海医疗卫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陈昶:要珍惜医院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医院管理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带领全院职工齐心推进高质量临床诊疗、高品质医疗服务、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和高效能医院治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机构,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始终”:一要始终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二要始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三要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走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当前恰逢中医药发展的好时机,正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展身手的时刻,岳阳医院将积极创建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助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科学研究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思路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类型白血病,乃至实体瘤,成为我国重大疾病和重大疫情精准防治的新高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杨驰:要紧抓科技创新,迎难而上,勇于挑战最前沿的医学科学问题,聚焦诊治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同时着力攻克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药品等的国产原创基础研究,真正突破“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难题,实现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

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喀什二院院长助理孙辉:2012年起,上海首创“组团式”医疗援疆,1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上海医生奔赴喀什二院,努力将“输血”转化为“造血”,大大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作为参与国家支援边疆医疗卫生建设的医务工作者,对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有感触,大家有决心为沪喀共建南疆医学高地努力奋进。

本报记者 左妍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