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
当小c提议去爬大菩萨岭,我起初不太起劲。我说,对我们云南人来说,山就在那儿,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用特意去爬它。
我以前念的中学就有山,且有名字,叫文笔峰,顶上有座小小的实心塔,文笔塔。树木之间被一代代学生踩出了好走的路,慢慢走的话十分钟,冲刺的话六七分钟就能到顶。山位于城东,在顶上可俯瞰全镇。
整个县城是一座坝子(盆地),文笔峰这种近城的小山其实只能算丘陵,真正的山伫立在地平线的那头,由于光线折射,山影是一种比天空深的蓝色。老君山,太极顶,听名字就知道山不低,有些山林被划作自然保护区,植被繁茂,还有野生动物出没。生物课采集标本,去了一处叫大风菁的山谷,见识到各种蕨类,有蛇出没的野生花椒树,我和几个好友避开大部分同学,想采点特别的植物,差点从悬崖摔下,那是山给我留下的最严苛的记忆。多年后我写了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月光花》,与当时的经历不无关系。
日本百座名山之一的大菩萨岭位于山梨县,标高2057米,拥有较为成熟的登山路线,也就是说,用不着从山脚攀登。我们一大早坐火车到甲斐大和,换乘大巴到登山口。可能因为前几天下雨刚转晴,登山客不少,大巴连加座都用上了。车上的乘客全是登山打扮,户外衣裤、登山鞋、背包和登山杖。
我们也带了朋友送的登山杖,上山用这东西反而费劲,没几步便收了起来。在树林中穿行了一段,山势渐陡,不知何时起了雾,几米开外便是白茫茫的一片,前方的登山者隐去了,世界只剩下眼前的几步路。小c惊呼:“和《大菩萨岭》电影一模一样!”小c说的是1966年著名的黑白片,由冈本喜八导演,仲代达矢主演。
我埋头看路,小心落脚,泥土逐渐变成石头,落差也越来越大。比起爬台阶,这种地势反而轻松。登山鞋果然还是必要的,不然脚踝容易受伤。我们做的准备不光是鞋:入乡随俗地买了一日登山保险,并从网上提交了登山计划。
山上气候突变,别说是大菩萨岭,就连离东京不远的高尾山,标高仅599米,每年也有迷路和受伤的人。实际来了一看,不像高尾山有许多老年人持杖行走,选择爬大菩萨岭的多是拖家带口的中青年,他们带着的孩子,从四五岁到十来岁,正是不知疲倦的年纪,吵吵嚷嚷往上走,一会儿吃个零食,一会儿观察路边的虫,倒显得大人们有些笨拙。
我之前在大巴上有些纳闷,爬这山也不用过夜,为什么其他人的背包那么大。到了山顶的平地,答案揭晓。原来他们都带了户外炊具!一个个烧水吃起了泡面,看起来香极了。恰好这时雾散了一半,底下的湖遥遥呈现,不远处的山半隐于云雾,山形似勺,就像舀了一勺云在半空。
我忍不住对小c说:“景色不错!”小c笑道:“你们云南人不是不爱爬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