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相亲相爱(摄影) 小慈悲 无憾的蟹爪莲 芋头羹汤 《汉书》能当下酒菜吗? 西兴渡
第22版:夜光杯 2022-10-26

西兴渡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梓墨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谁的诗,写哪里?

它是一处千年古镇,至今烟火气很浓,它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支撑,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锚扬帆之地,它甚至还是春秋时范蠡筑城拒吴处。关键是,它至今依然藏在深闺人未识,不光你我,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它在哪里。

它就是西兴渡,在杭州滨江区,依偎钱塘江,对岸南星桥。

先说渡。

渡名西兴。古老的运河在杭州汇入钱塘江,运河引着南来的水,折而向东,起点便是“西兴”。但钱塘水势低于运河,古时商人货物无论盐粮还是茶,都要在这里翻塘过堤,另行装船。因需而生,西兴便活跃着一代又一代翻塘工,兴旺着一个特殊的行业——过塘行,鼎盛时,超过72家。今天,职业虽已消失,但老街依然有过塘行的古老门面。2014年,大运河入世遗,作为杭州段首批遗产点,西兴有了过塘行码头陈列馆,里面的文字、图片、实物,很是丰富。

西兴古称“固陵”“西陵”,是春秋时越国过钱塘江的主要渡口——官渡,还专门设置了越王城、铁岭关以固守陵(关)口。唐朝在此设了驿站,五代时张弓射潮的钱镠嫌“陵”难听,改了,西陵成西兴,一直到如今,驿自然也叫西兴驿了。

在西兴渡,主要看河道、永兴闸遗址、古堤岸埠头、过塘行旧址、大城隍庙遗址、西兴驿遗址、铁陵关遗址等,石砌的码头、堤岸、小桥,被粼粼的河水护着、映着、摇曳着,能兴幽古之思。“庄亭”尤其要看一看,传说西施入吴前,在此整妆,因此亭子又叫“西施亭”。后来,各朝代官员女眷也在此仿效西施,可见爱美之心会传染(哪怕只是传说)。

再说老街。西兴老街是一条真老街:粉墙黛瓦和江南小镇都一样,只是这里墙上青痕更多,那都是岁月熬出来的,在早晚的霞光里分外苍凉深沉;蓝或灰蓝的天幕下,一群老宅的天际线黛黑层错,穿透苍穹;晚霞里,门里的老者正在小酌,门脸两边的青痕猛一看就是暮霭里密密的水杉林,和门里的红色椅子一对比:震撼!老街不时尚?你错了,瞧那两扇中式方格窗的顶上,分明是西式的拱券,百年前老街就海纳百川了!只是,拱券下原本白白的卷草也东一片、西一丢地青灰了:那是岁月摩挲的。

西起铁陵关,东到资福桥,全长960米的西兴老街是浙东运河的“头”,它的记忆里装着千年的风起云涌、悲欢离合,穿行过李白、杜甫、贺知章、陆游……浙赣铁路、杭甬公路未通车时,西兴是钱塘江南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客商、货物都要在这里中转。西兴老街西端,连着浙东古运河的源头,途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往天台,就是著名的唐诗之路了。这里,清末民初的建筑保存还算完好,老式剃头铺、木凳铺、茶馆和西兴灯笼……还能找到小时候的感觉。

这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当年,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而李白就从这里梦游天姥,苏轼常在这里观潮。当然最一往情深的还是李白找寻贺知章,过了西兴渡,走在山阴道上,道士告诉心情越来越激动的他,贺监成仙久矣。伤心沮丧的李白还是到了“伯乐”故宅,写下:“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西兴渡上船的唐代诗人,王勃、骆宾王、宋之问、王昌龄……超过500位。论者说,李白肇其端,西陵渡成了“浙东唐诗之路”第一站,沿浙东运河过绍兴镜湖、曹娥江、剡溪,至天台石梁飞瀑,登天台山。水路全程约190公里,《全唐诗》里的诗人,400多位走过;《唐才子传》里278位才子,170余人走过。想想当年盛况,你是不是也想走一回?

公元822~823年,元稹任越州刺史,此时好友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两人经常往来,酒喝着、诗对着,其乐也融融,但千般快乐终有一别,元稹与乐天告别后,站在西陵渡口远眺杭州,便在当晚歇息的西陵驿云:“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惆怅、感伤,还有些许期待……

此诗通过西陵驿邮传,到了白居易这里,乐天答:“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白居易的诗句,与元稹的诗句连起来读,犹如一门两扇,严丝合缝两相呼应。多读两遍,莫名地开始怅惘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