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延绵的黄海滩涂,浩瀚的蓝色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光”资源。
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加快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为长三角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1026.49亿元!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工作专班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盐城新能源规上企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73%。新能源产业破千亿,正是盐城践行“双碳”目标,打造绿色能源之城的最新注脚。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盐城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在新风口下抢占先机。打造“两大集群、四大基地、八大园区”立体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两大集群”,即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四大基地”,即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综合利用基地、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八大园区”,即大丰风电产业园、射阳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东台风电产业园、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滨海风电产业园、响水风电产业园、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建湖光伏产业园。
不仅如此,盐城还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含绿量”。其中,晶硅光伏是盐城重点打造的地标产业链,天合光能、阿特斯、协鑫、润阳、悦阳、正泰新能源等一大批光伏龙头装备制造企业竣工投产。同时,氢能和储能产业也迎来重要的风口期。今年,天合、阿特斯纷纷“加码”,在盐城投资超百亿元储能项目。在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方面,盐城重点发展高压输电电缆、交流海底电缆和绝缘导电材料等产品,开发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站内多功能测控装置、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和设备。今年顺利建成“220千伏花洲输变电工程”等系列电网网架加强工程,持续提升电网新能源消纳输送能力。
如今,盐城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