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建筑可阅读  老字号创新 老字号新活力吹响“青春号角” 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上海范例 “上海指数”已在全球开展试点应用
第2/3版:要闻 2022-11-01
“城市可持续发展 与社会创新”主题论坛上午举行

老字号新活力吹响“青春号角”

一座城市,商业的繁华与繁荣,若选一位有资历的代言人,选谁?老字号!

迄今,黄浦区拥有老字号企业共113家,占上海全市半壁江山;其中,100岁以上的有28家,300岁以上的有三家:曹素功、周虎臣和吴良材。今天上午,2022年“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创新”主题论坛在上海8号桥园区举行,黄浦区“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案例发布。岁月打磨品牌,老字号的传承与焕新,如何吹响“青春号角”?

新伙伴 让更多“金点子”落地

一只粽子的包装,也能看见老字号吐故纳新的胸襟吗?能!

起码,00后韩雨婷看见了——年轻的“金点子”完全可以在老字号迅速落地,让青春创意迅速转化为实打实的生产力。

大三暑假,韩雨婷开始接触“邵万生”“三阳南货店”等老字号品牌。那时,她通过黄浦区“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进入邵万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从店铺运营、市场调研、产品包装,全方位了解邵万生旗下老字号品牌。

这当中,她发现粽子包装平淡无奇,只印着品牌名称。粽子包装,也可以让人一看就觉得弹眼落睛!但到底怎么才能实现呢?她琢磨了一阵子,灵光乍现,动手绘制了粽子新包装——卡通版,水波纹、龙舟,萌哒哒,可爱,当即被企业经营方认可并投入生产。

“好想法即刻得到反馈,老字号很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韩雨婷说,实训期间,她和同学们一起主导了近20件产品的推广创新,几乎所有的“金点子”都落地了。大学毕业后,她直接进入三阳南货店,如今已成为最年轻的店长。

韩雨婷,是选择老字号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2017年起,黄浦区“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跟众多高校合作,学生们以课题组的方式参与老字号创新研究。老字号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让学生们在毕业前获得实践机会,继而正式加盟老字号或者从事老字号相关研究,实现高质量就业,获得职业成长。

5年来,黄浦区“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共建立3家老字号公共创业实训基地,累计发布167项老字号创新需求,组织171场创新创业活动,2万余人次参与其中,产生632个创新方案,促成51个创新合作对接意向。“小字辈成为老字号的新伙伴,不光是获得工作机会,更为承载青年创新创业梦想,收获成长的快乐!”韩雨婷说。

新模式 青春创意有活力

1926年,在虹口区四川北路虬江路,广东南海人蔡建卿创办了“新雅茶室”,主要服务对象为虹口一带的粤籍居民。如今,当年的“新雅茶室”早已变身南京路上大名鼎鼎的新雅粤菜馆。

近百年间,新雅粤菜馆采用西方烹制手法融合上海本地口味,独创了完整的新雅海派粤菜体系。2020年,新雅粤菜馆海派粤菜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资深国家级烹饪大师团队带领一批技艺高超的粤菜厨师,踏上老字号的新征程。

新起点,新征程。老字号,能够长命百岁,一个秘诀就在于——突破常规,推陈出新。

老字号,新活力,少不了探索经营新模式。2019年,邵万生品牌围绕传统糟醉文化,“无所不糟”,不断试新。泡椒泥螺、蒜香泥螺、蟹糊、糟卤带鱼、酱汁梭子蟹、醉虾、糟小鲍鱼——7款新产品应市销售,均为自有品牌;又推出小量化新包装,设计开发年轻化文化标贴,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全土,更是从历史底蕴中汲取灵感,将老字号的“青春创意”推向极致——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节气文化等,推出“八宝辣酱月饼”“红油酸菜青团”;以历史人文为底色,推出“礼·八宝锦”等酱菜、酱料伴手礼礼盒;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酱菜、酱料作为民俗文化,不断传播,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品尝酱菜、了解酱菜文化。

239岁的童涵春堂,不断博习创新、悬壶济世,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国际化进程,当得了网红,守得住经典。

老字号们认定,与时俱进,吸引年轻人,讲好品牌故事,突显品牌价值,就能永葆品牌常青!

新视野 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

人才,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

所有老字号,都有一个梦想——培养出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流传经典,要有新视野!

2022年8月5日,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揭晓:全国共计108位获此殊荣,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设计中心主任、首席设计师黄雯成为上海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唯一上榜的新任大师。

从业26年,黄雯参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世博会纪念章设计,参与APEC、奥运会国礼设计项目,2018年,黄雯团队设计的3款艺术摆件入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礼。她带领团队获得300余项国内外专业设计奖项,她本人先后斩获40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她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带领青年设计团队每年开发新品千余件,获得设计专利300多项,为国内外3000多地消费者提供了丰富作品。

黄雯选择老凤祥,因为,能将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意变成作品的能工巧匠,在这里;一步一个脚印、向大师学习也成为大师的成长空间,也在这里。迄今,黄浦工匠大师云集,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上海市首席技师资助项目15家,黄浦区首席技师资助项目14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21人,区级25人。用最优秀的中国技艺,打造最美好的中国作品,做大国工匠,出经典作品——这就是文化自信,是所有老字号推崇的新境界、新视野!

本报记者 姚丽萍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