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辉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医学界发现:用抗菌药物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颇为有效。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强烈的胃酸作用之下,胃里不可能有细菌生长。
不久谜底揭晓:1983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与奥伦医生在病人的胃黏膜中发现了一种细菌,长长的、弯弯的,一端还长着几根毛,因为是在胃的幽门部位发现的,于是便叫它幽门螺杆菌。它们进入人体后居然能透过胃十二指肠表面的黏液,到达黏膜部位并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氨中和了周围的胃酸,并形成了一个包绕着幽门螺杆菌的保护层,隔离了胃酸对它的杀伤。它们产生的氨,能够破坏胃黏膜的黏液层,使胃酸反渗过来损害胃黏膜,还能分泌一种毒素使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变成空泡,这种毒素还能激活人体的白细胞分泌蛋白质溶解酶损伤胃黏膜。胃黏膜因此发生炎症、溃疡,日久萎缩,甚至癌变。如今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经口感染,污染的水和食物、不洁的餐具与手都是传播的媒介,接吻与共餐更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由于共餐的习惯,虽然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仍在50%~60%。
我国半数以上的居民感染此菌,全部彻底治疗,确非易事。以往我国医学界的意见是,即使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无症状亦可不治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认识的深化,医学界注意到:一是几乎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黏膜事实上都有炎症,只是由于感染时间的长短不一,病变轻重不等而已。二是所有的感染者皆是感染源,轻症或无症状的感染者传播给别人后,受感染者同样可以产生严重的损害。三是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发生胃癌的风险。
因此,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指出: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应考虑根除治疗。儿童与老年人需要依据情况作个体化的考虑。对已遭受感染的儿童符合下列情况者,应予根除治疗:已患消化性溃疡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者、一级亲属(父母及亲兄弟姐妹)中有人患胃癌者、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家长对其有强烈治疗愿望者。至于老年感染者,年龄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需要事先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其他的合并症与治疗的情况做出评估,权衡利弊得失再作决定。
检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是呼气试验,呼两口气,40分钟,即可得出结果,简单、可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前推行的是4种药物的4联疗法,皆是口服药,药物易得且价廉,副作用很少,治疗10或14天即可完成,治愈率在90%以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都不复杂,关键在于大家要对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提高认识。
想提醒诸位读者的是:曾经出现过胃癌病例的家庭中,此事可能需更加主动地积极考虑,其中道理,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