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造奇
一位96岁的老人至今还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还能为晚报写稿,你相信吗?10月12日,当我在“夜光杯”上看到吴钧陶先生的名字,顿时怦然心动。吴伯伯你还好吗?我急切地探询。
吴先生是我父亲交往了60余年的朋友,前些年当澎湃新闻登门专访我父亲时,问及有哪几个编辑给人印象深刻?父亲曾多次提到吴伯伯的名字。
吴钧陶,上海译文出版社退休编辑,资深翻译家。吴先生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译有《圣诞故事集》《马克·吐温十九卷集》《错箱记》《狄更斯诗选》《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以及富勒的《十四行诗》,而吴老最大的建树莫过于将唐诗三百首和鲁迅的诗歌翻译成英文介绍给国外读者,2003年荣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另外,吴先生还是诗人,无论是现代诗,还是旧体诗都别具一格。在书法上吴先生也有一定造诣,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行草都别具功力。
吴先生还是藏书大家,藏书至少一万册,曾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但吴先生不是那种嗜书如命,藏书一概不外借的藏家。相反,在译文社工作期间,凡单位或个人缺书,他都会慷慨相助,如早年翻译家李俍民翻译《牛虻》,原版书就是吴先生提供的,后来译文社组织多人合译《乱世佳人》,手上原版书不够,又是吴先生拿出自己的珍藏,让大家拆分翻译。
吴先生是大家,但待人和蔼,做事低调,前些年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的王牌节目《可凡倾听》曾专访过吴先生,节目中先生自嘲只有初中学历,而且只读到初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先生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唱歌,他曾系统地拜师学过美声。前些年上海翻译家协会每年迎春联欢会上,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吴先生在夫人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的独唱,从《教我如何不想她》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每每都是掌声不断。而于我来说,吴先生也是我的伯乐,早在1975年父亲带我第一次到富民路造访先生,先生听我的嗓音,就说你应该学习唱歌,随后又将他自己的声乐老师伍苏惠介绍给我,由此把我领进了声乐之门。虽然至今我在声乐上未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是获得一些小奖,但吴先生的知遇之恩我始终铭记在心。
10月15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我终于踏进先生位于常熟路的寓所,见到了阔别40多年的先生,我戏言这是和先生的第二次握手。我们彼此都很兴奋和激动,一方面我是先生交往60多年的好友的儿子,另一方面,先生也是我的恩师。我当场演唱了几段歌曲片段,以作汇报,先生频频点头称好,先生也在我的盛情邀约下演唱了一段英文歌曲。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唱歌时气息通畅,咬字清晰。临到分手时,先生特意嘱咐家人从书橱里拿出他的译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吴钧陶九旬诗稿《人影》《吴钧陶手迹选》相赠,并在书的扉页上工工整整题签“良廷老友之子造奇指正”,令人感动不已。我一再嘱咐先生要保重身体,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