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安放了梦想  温暖了人生 在“上海时间”看“全球艺场”
第9版:文体新闻 2022-11-10

安放了梦想 温暖了人生

——今年“76岁”的新音合唱团的故事

新音合唱团演出资料图

佘晓敏和陈琦(右)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在淮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6岁的老牌合唱团——新音合唱团正焕发新的生机。刚退休的唐骏凭借一首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考入低声部,83岁的老指挥任肇斌和23岁的新指挥盛凌飞正在完成一场“交接班”。

受疫情影响,原本每周二雷打不动的声乐课和排练无奈叫停,但团员们为保持声音状态仍不时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女高音的华彩、女低音的柔婉、男低音的醇厚,三两组合、一两支曲,就能在美丽的歌声中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

老有所学 藏龙卧虎

新音合唱团诞生于1946年,尽管是业余合唱团,可并不容易考,且执掌合唱团的都是杨今豪、杨嘉林等专业人士。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一孕育自上海这座海派城市的合唱团时至今日依然坚守在城市一隅,扎根社区,成为一批又一批老年人的心灵港湾。

合唱团现有50名成员,平均年龄67岁。虽然都是老年人却丝毫不见暮气,他们总说:“唱歌的人怎么会老?何况,我们的年纪还没我们团大呢!”在这里,老有所乐,不稀奇;他们追求的,是老有所学!

团长陆惠君年轻时代就曾跟随专业老师学习过美声,只是动荡岁月里有些爱好显得奢侈,峰回路转,能够成为新音的团长,她感谢命运的恩赐。每次有新团员来,她总会拿任肇斌的话激励大家:“我们不是光图‘唱个痛快’的合唱团,任指挥对我们的要求是‘老有所学’。”

虽然合唱团里没有淘汰制一说,但发自热爱聚在一起歌唱,谁也不愿拖大家的后腿。于是,觉得课程上没有吃透的人,就会另外找老师开小灶。王海云就曾跟随上海轻音乐团的女高音杨玉蓉学习。说起练美声,她自有一套心得:“最方便的就是搬桌子,你用力抬时能感到气息下沉,撑住,再缓缓吐出,慢慢肺活量大了,气息就容易控制。”

坚守至今 只为热爱

新音合唱团里有很多老资历的团员。张大祥从17岁开始唱歌,虽没走专业路线却这辈子都在唱美声,他加入的第一个合唱团就是新音合唱团。已过耄耋之年的张大祥,是团里唯一多次开过独唱音乐会的人。他前后拜过7位专业老师学唱歌,其中不乏男高音歌唱家饶余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维德等大家。

说起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加入合唱团,为一圆年轻时未尽的“歌唱梦”,张大祥的经验是——圆梦何须等退休?也不是非走专业才叫圆梦。张大祥最初学的是机械,留校做了10年老师后,又进入企业成为技术骨干并走上管理岗位,他至今没有进入过所谓的“专业圈”,但自17岁爱上唱歌后,他从未中断或是放弃歌唱。问他唱美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他笑说:“身体好!一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总归是心情愉悦的;二来,美声本身就是气息运用,是一种特别好的锻炼,大家不妨都试试。”

同样,将新音视作第二个家的还有刚过80岁生日的陈琦。老伴走后,她的两个早已移民加拿大的女儿几次三番动员她过去,既为一家团聚也方便互相照顾。陈琦也试着去度假,但待不了几个月就会分外想念这里的合唱团和老姊妹,“这里有歌唱、有朋友、有熟悉的生活,每周二雷打不动的排练时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走太远真的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

也有居委干部来关心陈琦的生活,毕竟80岁了,独居老人,怕她没人照顾生活寂寞,陈琦笑着说:“不能和大家一起唱歌,没有朋友能说话,才是真的寂寞。”每到排练的日子,不论是哪个声部集训,陈琦都会提早半小时到,帮着大家挪桌椅、摆谱架,对她而言,新音就是她的家,这个陪她历过风雨、走过跌宕的合唱团,见证了她的青春、安放了她的梦想,也温暖了她的人生。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