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73) 今日双双出坞 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干展现专业
第3版:要闻 2022-11-18
3位上海企业泰籍员工见证中国企业在泰国发展壮大

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干展现专业

今年是中泰建交47周年,也是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国作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外资来源国,2021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312亿美元,增长33%。今年1—9月双边贸易额已超过千亿美元,并且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为两国推动疫后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赋予“中泰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泰投资增长较快。双方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客观需求也都很大。中泰两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合作方兴未艾。中国的5G技术、电子商务、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有力助推泰国新经济发展。前沿领域的中泰合作势头迅猛、前景广阔,正成为两国互利合作新亮点和主要增长点,3位上海企业的泰国籍海外员工亲身参与、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壮大,对此深有感触。

中国智能车听懂泰语

多家中国车企在泰投资设厂,开中国电动车成为不少泰国人的新潮流。“我们只用了9个月完成工厂建设、投产并将新车型推向泰国市场,非常有挑战性。我加入上汽后,感受最深刻的是中资企业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飞快的发展速度。这给整个泰国汽车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变革。”上汽正大(泰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门副总监阿瑟特·唐瓦特那瑞特说,“我的父母在路上看到名爵汽车,总是自豪地向别人描述,他们的儿子从泰国建厂之初到现在一直在MG工作。”

阿瑟特介绍,5年前的泰国汽车市场上,主流产品几乎没有高科技配置。“这一切都随着MG产品的推出而改变。MG是第一个有车联网功能的品牌;我们推出的i-SMART系统,是泰国首个可以识别泰语语音的互联网语音控制系统,可以用泰语控制天窗、开关空调、听歌曲。这些功能都将更现代、更高科技的产品带给了普通购车人。”

在泰国春武里,MG是坐落在WHA伟华工业园区二区的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中国企业。阿瑟特说:“2015年,我来看场地,这里还种着很多菠萝和木薯,没有基础设施,也没有人在这里工作。MG开始在这里建新厂后,吸引了很多中国公司落地,让伟华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很快完善了当地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目前,有1万多名员工在伟华工业园区的各家企业工作,不仅为当地创造了许多职位,还给当地输入了知识和技术。

泰国人常用“中国制造”

曾就职于通用泰国汽车制造公司的泰国人瑟提彭·奎岩臧安,于2013年毫不犹豫地应聘加入上汽正大(泰国)有限公司。“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很有信心。”现在,瑟提彭是总装车间生产经理。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他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专业能力飞速提升。

他认为,中资企业的发展非常有节奏,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干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十多年前,‘中国制造’在泰国人眼中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是中国生产商仅用非常短的时间,就把产品本身的质量提升了上来。如今,泰国本地消费者的认知发生了很大改变。泰国人平常使用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金融、网购在泰国非常普及。‘中国制造’先进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认可。”他认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投资能力很强,泰国也有市场潜力,“如果可能的话,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中国在泰国有更多的投资项目,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

专利技术大幅省造价

陈念梓是上海港湾集团泰国子公司的第一批员工,目前担任商务和市场经营总经理(董事总经理)。从2016年6月工作至今,她说自己一直与公司“共同成长”。

陈念梓加入公司的最初两年,由于泰国主流市场倾向日本和欧美文化,上海港湾集团作为一家中资公司,在开拓市场时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地基处理技术,在泰国很不流行,几乎没有市场。”但她一直相信公司是有潜力的,“我们公司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行业对工法的认知,而且打破了行业技术壁垒,以独特的技术优势提升了泰国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大幅度地节省了工程造价。”

陈念梓说,经过几年努力,上海港湾集团用专业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她已成功地将公司专利技术VCM(振冲密实技术)、HVDM(高真空击密技术)等引入泰国,并应用于泰国重大项目中,比如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乌塔堡国际机场,打破了日本和荷兰企业的垄断。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