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盛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开盛
随着一系列重要会议在东南亚举办,2022年11月成为全球的“亚洲时刻”。首先登场的是11日开幕的第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以及由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然后是15日在印尼巴厘岛开幕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18日至1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登场。
东盟在这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各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及碰撞出的火花,将如何影响世界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面貌?我们请专家详细解读。——编者
1
全球挑战严峻 东盟表现亮眼
问:本次“东南亚峰会季”是在什么背景下举行的?
答:东盟值得关注的,不仅是密集的峰会。重量级国际会议接连在东南亚举行,有偶然性,但东盟引起世界的关注,又有必然性。因为在当前世界多种变局叠加、传统非传统安全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东盟呈现出一幅独特的风景。
首先,在地区和平与安全上,东盟所在的东南亚地区保持了基本的稳定。自从冷战结束、柬埔寨问题解决以来,东南亚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国家间武装冲突。西方国家极力渲染的南海紧张局势,即使最激烈时也不过是相关声索方在捕鱼以及油气开发过程中出现执法船只对峙,这固然不利于地区稳定,但与有些地区动辄刀枪相加、导弹横飞的场景相去甚远。
这种和平局面绝不是某些域外国家提供“保障”的结果,而是植根于本地区国家的政策选择,即通过不干涉内政、和平协商的东盟方式解决彼此间争端。如果没有这种思维而是执着于冷战心态,一向安宁与繁荣的地区也难免于战火,当前俄乌冲突就是一例。
二是在疫情后经济复苏方面,东盟国家走在世界前列。受新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危机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遭遇严重挑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2022年经济增长预计仅有3.2%,发达经济体仅有2.4%。相比之下,2022年上半年东盟新兴经济体表现普遍亮眼。
例如,印度尼西亚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国民经济5.01%的增速后,第二季度达到5.44%;马来西亚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5%;菲律宾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4%;新加坡在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4%之后,第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4.8%;越南第一季度5.05%,而第二季度达到7.72%。
三是面对激烈的地缘政治角逐,东盟保持了难得的战略清醒。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极力通过价值观煽动、政治与外交施压甚至是经济制裁等手段,试图建立遏制中俄的同盟。一些国家出于各种原因上了美国的“贼船”,在成为美国的“帮手”甚至“打手”后,自身遭受了惨重的经济与安全代价,当前的欧洲就是一例。但是,东盟绝大多数国家都明确表示,不在大国斗争中选边站,而是尽力与各个大国保持平衡交往。
如对于俄乌冲突,多数东盟国家都保持低调,不愿意加入美国对俄制裁阵营。印尼总统还亲自访问了乌克兰与俄罗斯,试图进行某种程度的劝和工作。在中美关系上更是如此,新加坡就一再公开声明,不愿意在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之间选边站。
2
未来发挥作用 受多因素影响
问:东盟未来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将发挥哪些作用?
答:作为一个总体治理结构松散的东盟,未来能否在国际舞台上持续扮演重要角色,取决于许多因素。
一是东盟自身的实力与团结。东南亚地区人口超6亿,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4万亿美元。在地区共同体建设方面,东盟早已宣布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但与欧盟以及其他较成熟的地区合作机制相比,东盟各国间仍然缺乏强力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主要依赖在诸多问题上形成“浅层共识”。一旦遇到重大问题,这种共识就可能破裂。东盟当前最突出的挑战可能是缅甸问题,尽管曾达成五点共识,但内部依然存在明显分歧。
在此次东盟峰会结束后,东盟国家表示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复苏,加强东盟内部团结,携手应对挑战,努力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坦白说,这是东盟必须要走的方向,但是否将出台实质措施去推进,仍有待东盟国家给予有力的回答。
二是地区治理架构与东盟中心地位的走向。东盟能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小马拉大车”的作用,部分原因是多个大国都十分关注东南亚地区但又无力垄断、彼此警惕,故而都认同东盟在这里发挥“中心地位”。这也说明,一旦某个地区外大国取得了远超过其他大国的力量,东盟就可能失去外部的力量平衡机制,自身也可能失去“中心地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盟曾经以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而两边获利。但现在美国不但要继续在安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试图通过“印太经济新框架”等建立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如果美国的企图得逞,东盟可能将不得不生活在这个全面霸权的阴影之下,也不会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空间。
三是东盟外交政策选择及走向。能否维持一个有效的外部平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东盟国家自身的外交政策选择有关。这些年来东盟之所以能够维持一个平衡有效的外交政策,离不开东盟国家领导人的明智选择,例如印尼的佐科总统和越南领导人阮富仲等,都是在外交上较为务实的领导人。菲律宾的前总统杜特尔特以追求独立外交著称,现任总统小马科斯虽然致力改善与美关系,但整体上也是务实风格。但在一些东盟国家的选举体制下,领导人因素是一个不确定变量。如果未来某个关键国家的领导人出现变更,或是在国内民族主义因素煽动下做出有违平衡外交的决策,将对东盟的国际地位以及地区形势造成重要影响。
3
美国“糖衣炮弹”试图拉拢利用
问:中美关系对东盟的外交政策有哪些影响?
答:就外部因素而言,中美关系是东盟地位与影响的最大变量。由于东盟国家与中美两国有着紧密的经济、安全联系,总体来看,中美关系越缓和,东盟就越受益。如果中美关系越紧张,东盟就越有可能顾此失彼,甚至陷于两面不讨好的境地。
幸运的是,此次G20峰会期间中美元首进行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晤,双方都重申了管控竞争、避免冲突、缓和关系的意愿。
王毅外长介绍,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要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要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双方同意美国务卿布林肯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
元首会晤起到定基调、把方向的作用。中美间的深层次矛盾不会因为一次会晤而缓解,但关系走向缓和的可能性加大,东盟被迫选边站的压力减轻,有利于东盟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但美国不会放弃试图拉拢东盟遏制中国的企图。在此前结束的东盟峰会上,美国宣布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许诺提供8.5亿美元的援助,相对之前1.5亿美元的援助承诺,可见美国加大了拉拢东盟的步伐。
在美国与东盟新宣布的合作项目中,海上合作被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其中包括海洋执法机构合作、提升海洋意识、渔业合作等。众所周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存在一些岛礁主权及相关权益的争端,而美国一直通过联合演习、“自由航行”等举动刻意渲染地区紧张局势,就是想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打下一个“楔子”。
在此背景下,美国与东盟的海上合作看似是支持东盟海洋发展,事实上是一个包裹着“糖衣”的炮弹,最终试图达到推动这些国家增加海上对抗中国能力、不时炒作紧张局势的目的。
所以,未来东盟所承受的大国压力拉扯不会停止,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能否保持,仍然将面临内外诸多因素的考验。在一系列的重量级峰会过后,东盟只有把重心放在团结自强、地区合作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持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