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草原精灵(摄影) 高山角麂 朴实的红薯 焐窠和米囤 自行车之恋 横沙岛的“南菁”情缘
第13版:夜光杯 2022-11-26

横沙岛的“南菁”情缘

陈志超

在横沙岛上,有不少以“南菁”冠名的地方,如南菁湖滨公园、南菁新苑、南菁蟹园,还有南菁宣讲团、“南菁号”列车等,追根究底的话,这与晚清“两江总督”左宗棠有关联。

蕞尔岛屿横沙处于长江口最东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沙洲状态下的横沙是个默默无闻的弹丸之地,地图上难觅其踪影,可左宗棠上任伊始就关注横沙岛,这里有个过程。

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适逢江苏学政黄体芳在距江苏各州府县适中之地的江阴县筹办南菁书院,左宗棠从资金及地块方面鼎力支持,书院于1882年10月27日破土动工,1883年6月落成,左宗棠亲笔所书“南菁书院”题额,并于秋季招生,所以1882年10月27日是南菁书院的校庆日,现已成为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校庆日,今年是建校140周年。书院冠名取自宋朝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子游祠堂记》中“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义,取名“南菁”两字,书院开办初期的教育经费取自左宗棠拨款的结余。

话说两头,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横沙只是松江府川沙厅管辖的沙洲。刚形成时到处是盐碱滩涂地,长满了水草、芦苇等水生植物,由于芦苇能当柴薪,常有船民、渔民经过时上岛砍伐。清同治年间川沙厅为加强管理,曾对沙洲丈量过,所得土地于同治十一年(1872)间被江浙士绅费学曾、姚文楠等购得,而川沙厅将其所得用于本土开发。但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李宗羲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曾作出过“横沙永远作为公产不准军民人等承买”之规定,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时间进入光绪七(1881)年,又有官吏上奏朝廷,要求丈量横沙新涨的地块,打算继续招佃报买。时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得知后,于光绪八年(1882)上奏朝廷有关“江苏淤生沙洲”的奏折中,提及“川沙厅横沙地,方孤悬海外,前经议定该处为商船避风守潮之区,亦为师船燂洗放哨之地,永远不准承买,即由渔户佃种,现在仍归招佃,以符原案。惟令按亩上缴佃价,并按年完纳草息,俾免觊觎而绝争端。”可见左宗棠眼中的横沙岛“永远不准承买”,不让其私有化的目的,既有其军事上的深思熟虑,而且对横沙岛前景的考量是前瞻性全方位的。

再叙富绅费学曾、姚文楠两人于1872年买下沙田后又将沙田转租给佃农受益丰厚,所以引起“众竞于利,争讼积年,奸蠡丛生”。在他俩得知两江总督左宗棠重申沙田“永远不准承买”后,为避免积年不决而又无谓的争讼,热心教育事业的两人商议后,毅然决然将沙田全部捐赠给江苏省最高学府——南菁书院,权作对于左宗棠支持创办的书院的资助,亦可看作对于左宗棠发布的政令的信服,以及对于两江总督左宗棠的拥戴,横沙沙田归南菁书院管理后,让沙田的收益充作书院的教育经费。可见他俩的善举很有自知之明,是明智之举,正因为这样江苏南菁书院(辛亥革命后多次易名)的教育经费,靠着横沙沙田的收益,维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话归正题,左宗棠将横沙列为“商船避风守潮之区,师船燂洗放哨之地”及“永远不准承买”后,费学曾、姚文楠两人捐出了沙田,横沙沙田成为江苏南菁书院的“公产”,称作“南菁沙田”,在南菁书院的管理下,横沙沙田陆续得到了有效有序的开发,奠定了今天横沙岛的基础。

如果从左宗棠自1882年发布横沙沙田“永远不准承买”及横沙沙田成为南菁书院的“公产”后,截至1949年6月初横沙被解放,横沙岛与南菁书院的历史渊源有一个甲子多。为了追根溯源横沙沙田曾经的宗主,为了纪念左宗棠当年对于横沙岛的关注,也是为了留住乡愁记忆和历史文脉,所以横沙岛的很多地方都冠名“南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