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妍)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为方便市民进行核酸检测,各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社区便民核酸检测服务。同时,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上述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11月26日本市新增社会面2+2
昨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通报,11月26日本市社会面新增2例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分别居住于闵行区吴泾镇、普陀区石泉路街道、杨浦区长海路街道、虹口区江湾镇街道。
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近期疫情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疫情呈现“点散、面广”的态势。综合流调排查结果分析,11月1日至25日本市报告的610例本土阳性感染者中,仅17例为10月疫情的续发感染者,其余593例感染者均为11月新增的传播链,已涉及本市16个区。二是11月以来本市本土疫情主要与外省市疫情外溢相关联。11月1日至25日本市报告的本土阳性感染者中,与外省市疫情相关的感染者占比为73.3%。三是绝大部分感染者在闭环管控中发现。11月1日至25日本市报告的本土阳性感染者中,九成以上为闭环管控中发现。四是部分疫情涉及超市、餐厅、KTV、工地等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环境条件复杂的场所,流调排查难度高、工作量大,相关疫情传播链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同时,11月1日以来,市疾控中心共完成514例本土阳性感染者的病毒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514例阳性感染者感染的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本市10月1日以前本土疫情的病原不同源。
希望广大市民坚持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离沪,非必要不前往涉疫地区所在地市;回沪前应通过随申办“来沪返沪人员服务”小程序准确详细填报相关信息;抵沪后配合做好“落地检”“三天三检”和第5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等。
医疗机构如果突发疫情时,要精准划定封控范围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虞涛就医疗机构如何保障市民日常诊疗、保障门急诊服务进行了介绍。
一是保持急诊开放和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要立即启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等缓冲区域,及时开展救治,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延误治疗。
二是做好应急预案。要健全院内疫情快速评估和处置机制。医疗机构如果突发疫情时,要精准划定封控范围,做到“快封、快筛、快消、快解”。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急诊原则上不停诊。三是保障特殊患者医疗。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孕产妇、儿童患者以及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患者就医保障。
加强对外出返回旅游住宿业场所人员的防疫管理
11月26日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金雷就进一步加强旅游住宿业的防疫管理,要求严格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提醒来沪返沪入住宾馆酒店人员做好信息报告及核酸检测工作。在办理入住时,旅游住宿企业要提醒来沪返沪入住人员,主动履行报告义务,完成“三天三检”及第5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二是配合属地落实相关管控措施。通过行程卡查验,旅游住宿企业如发现国内涉疫区域来沪返沪入住宾馆酒店人员,要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将其引导至临时隔离场所。
三是强化入口必检管理。在旅游住宿场所入口处展示“场所码”或设置“数字哨兵”,对于无法通过手机扫码登记的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要通过纸质离线“随申码”、本人身份证等进行人工核验、登记。
四是进一步加强外出返回住客“扫场所码、验健康码”管理,确保所有入住人员入住期间持续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