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红色铁马  骑鲸蹈海
第16版:军界瞭望 2023-01-09

红色铁马 骑鲸蹈海

细数我军两栖装甲车辆成长之路

我军早期水陆坦克团所使用的“老水牛”

77式两栖装甲车与63式坦克实施伴随登陆

63式两栖坦克集体抢滩

我军将63式两栖坦克送上西沙群岛

05式两栖突击车方队

◆王笑梦 李鹏

强大的两栖登陆兵是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把利剑,也是对周边海上方向危机实施快速反应的重要手段。而在70多年的岁月里,中国兵工战线为人民军队打造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水陆两栖装甲车辆,创造出独特的“红色传奇”。

被解放的“老水牛”

1948年,在内战中输光赌本的国民党当局从美国采购二战剩余装备,其中就包括大批LVT系列两栖装甲车辆,因它们体型巨大,又能水陆通行,被老百姓称为“老水牛”。可是,这些战车没能挽救敌人失败的命运,1949年5月上海战役中,我军几乎全歼国民党新建的装甲兵团,缴获200多辆“老水牛”,后来全部加入特种坦克师。当时,我军积极准备渡海解放台湾,“老水牛”无疑是重要的抢滩登陆工具,不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出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决定,因建军资源转移,两栖战车部队建设暂时停滞。

但我军并非不需要两栖战车,鉴于东南沿海丘陵地形和水网稻田地形非常多,河川纵横,气候湿热,可供中重型坦克活动的地域高度“碎片化”,两栖车辆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在1958年由我军装甲兵司令部和二机部六局(坦克工业局)共同下达国产两栖坦克设计任务书,研制代号“211工程”。1963年,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211工程”定型,正式命名为63式两栖坦克。随着63式生产步入正轨,从1967年开始,我军在长江以南组建了多个独立(水陆)坦克团或营。由于形势变化,这些部队此时的首要任务已是依托水网稻田地形,为国土防御反侵略作战而准备。

从军用到民用

63式两栖坦克重约18.7吨,车体入水后,驾驶员手动挂上水上挡,靠车体两侧的涵道推进器喷水前进,而当水深不足以浮起车辆导致履带接地时,则要换成陆上挡行驶。如果碰上那种半深不浅的暗滩或河道,坦克一会儿全浮,一会儿触地,驾驶员要手脚并用,频繁摘挡挂挡,完成水陆转换,没点本事是应付不了的。坦克炮塔内除了一门85毫米线膛炮,火炮右侧有一挺7.62毫米口径59式机枪,装填手舱盖前部还有一挺12.7毫米口径54式高射机枪,它也能打击地面目标。除了两栖坦克外,我国还基于63式坦克底盘开发出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其行走系统与动力系统与63式坦克完全相同,但用装甲在车首焊接出一个装甲室,里面是驾驶舱、载员舱。我国还在77式装甲车基础上研发了工程车,覆盖到石油勘探、南极考察等民用领域,建立了历史功勋。

经过我军基层指战员的努力,这些国产两栖坦克装甲车辆形成强大战斗力。1974年驱逐南越侵略者的西沙海战后,广州军区独立坦克营坦克二连乘登陆舰前往西沙驻防,3个63式两栖坦克排分别部署在珊瑚岛、甘泉岛和金银岛。1979年南疆自卫还击战,该营扩编为独立坦克团,3个营全部参战,其中一营从广西出发,向敌军要塞高平进击,该营的63式坦克直接搭载步兵强渡巴望河,打开突破口,然后向敌军侧翼迂回,经3天激战,共击毁敌军火炮7门,火力点148个,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全营荣立集体一等功。战后生产的63式两栖坦克根据实战经验进行多项改进,海军陆战队1980年重组时,也将陆军一个两栖坦克营编入,使得人民海军终于拥有了真正的两栖坦克。

从“排水型”到“滑水型”

63式坦克火力虽猛,但毕竟是老式“排水型”两栖装甲车辆,水上浮航时速才15公里,在这种速度下,渡海登陆部队除非得到海空强有力掩护才可能顺利抢滩,显然我军需要更高速的两栖装甲车辆。

2003年,我军根据未来军事斗争需要,提出尽快研制可遂行渡海作战的新型两栖战车。按照计划,新战车要在2005年定型。也就是说,留给研制部门的时间很短。

经数年酝酿论证,新一代两栖战车车族的研制工作悄然展开。作为车族中的两大核心车型之一,不同于取代77式两栖输送车的新型两栖步兵战车,取代63式的新型两栖突击车在名义上没有沿用“两栖坦克”名号,其动力前置、炮塔后置的布局也与63式两栖坦克相反。该车使用105毫米坦克炮,搭配先进火控系统,能在起伏的海面上精确射击。新两栖装甲车族运用了新型水上动力方式,设计师引入快艇滑行体概念,让战车在水中行驶时实现车体抬升,减小浸没体积,达到大幅减阻目的。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披露,科研人员给车体设计了可收放首尾滑板——不仅尾部滑板的横剖面采用类似机翼剖面的构型,能抬升车体后部,前后滑板还能随速度自动变化角度,以求在不同航速下实现最佳减阻效果。综合多种手段,当新两栖装甲车族正式定型为05式时,其水上航速指标一跃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2009年10月1日,由16辆05式组成的两栖突击车方队亮相国庆60周年大阅兵。05系列两栖车族的全面换装与形成战斗力,促进了陆军两栖部队与海军陆战队的信息化、合成化改革重塑,极大提升了我军跨海登陆作战的首波突击能力。05式两栖装甲车族投产仅数年,一线部队就较难找到63式坦克以及77式装甲输送车的身影了,倒是预备役部队及装甲兵院校偶有使用63式坦克训练的消息传出。

“军中明星”耀眼夺目

经过数年发展,05式两栖装甲车族逐渐成长为“军中明星”,不仅参加了2009年之后历次阅兵活动,还参加了多项重大演习训练,活动范围从高温高盐高湿的南海,延伸到塞北大漠和东北雪原,还曾登上高原山地,堪称我军全时全域作战的“制胜铁拳”。

据《解放军报》介绍,2012年初,05式两栖突击车正式列装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某旅,且当年形成战斗力。该旅两栖装甲团团长陈升介绍,与63式坦克相比,05式突击车在火控系统、通信技术和快速机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2013年4月,这个团首次组织05式突击车海上浮渡射击,就打出四发四中的成绩。到了2015年海训时,上级安排的05式突击车实弹射击演练更加贴近实战,第3坦克连连长卜少波回忆:“以往打实弹,会提前告知目标方位和距离,靶标颜色醒目,尺寸也大,便于瞄准和射击,但那一次就不再提前测量射击参数,射击诸元全靠自己解算,靶标也换成1:1等比例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岛礁防御工事;各工事均按照实战隐蔽伪装,所有五类数十个射击目标都是在射击前临时给各车指定。”据报道,05式突击车在海上浮渡状态下也能打出良好的射击成绩。炮长向其军回忆,受海流和风浪影响,突击车在海浪中摇摆不定,车速难控制、火炮方向难对正、目标难搜索,对炮手的战斗技能和心理素质都是严峻考验。向其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指挥驾驶员控制车速,两眼紧紧盯着靶标不放,认真捕捉战机,突击车左右摇摆时仅有数秒的短暂平稳间隙,必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完成锁定与击发。向其军眼疾手快地快速锁定目标并果断按下发射按钮,“轰”!只见海面上一团火光,首发炮弹精确地摧毁了数千米外的岸滩靶标,紧接着又是两发两中,他的出色表现极大地鼓舞了战友们的信心和士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