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烟雨江南(水墨) “歪歪蜜”与“百雀羚” 此时此刻 在农场开大河 告别座机
第16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3-01-16

在农场开大河

□程志忠

又到了寒冬之时,从郊外乘车回家,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河流,脑中不禁闪回了40多年前在崇明农场开大河的情景。

在农场,除了每年的“三夏”“三抢”“三秋”大忙季节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每年的冬季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开河、挖沟、兴修水利工程。小至连队开挖腰沟、明沟,大到农场乃至崇明全县的大河工程。

那年冬天最寒冷的日子,崇明岛组织规模最大的开挖南横引河工程,岛上八个国营农场,几十个公社共有数十万人参与。凛冽的寒风中,我们带着行李、工具,乘卡车来到40多公里外的工地。

我和众多知青一样,天蒙蒙亮就肩挑工具,来到一里外的工地,一直要干到天墨墨黑回到驻地。每天挑百余斤重的泥担,沿着泥土阶梯,向上攀登。河越开到下面,泥越湿烂,挑的泥担越沉,阶梯就越陡,也越泥泞,几乎是一步一滑向上艰难地攀登,每天来回近百趟,腰酸肩胛痛,累得真够呛。还真有上海的父母,来现场看望寒风中奋战的子女,看得泪花直流。干这样重的体力活,肚子特别容易空。我看到手扶拖拉机送饭菜来,就感到兴奋。站立在寒风中大口吃着烂糊肉丝盖浇饭,别有一番风味。

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奋战,宏伟壮观的大河形象呈现。

开河的最后一关,也最重要的工序是“抢河底”。即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所在河底的宽度、深度。参战的各单位都深知“抢河底”的重要性,稍一落后,连、排相邻处留下的泥块会悄然增加,工作量相应增加不少,也会影响到统一验收和放水的进度。

那天晚饭后,开河工地灯火通明,银锹闪烁、泥担穿梭、人声鼎沸,我和排里的数十位知青,挑着满满的泥担,上下来回不停地攀登泥坡,多次双脚高帮套鞋被陷在泥坡里,费了好大劲才拔出来。两个多小时后“抢河底”大功告成。

当我和众多知青雕塑般站立在风雪中,望着绵长、宽阔的大河统一放水,欢快的潮流滚滚而来,我们为大河竣工而欢呼,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顿时,我感到劳动者的伟力,我和数十万劳动者用双手、用肩膀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