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百岁图 棕榈树依旧苍翠浓绿 我的外婆叫斯诺 鱼之余 新年新消费 老刑警的生命底蕴
第13版:夜光杯 2023-02-02

我的外婆叫斯诺

斯阳

我的外婆叫斯诺。我是外婆带大的,因为是长孙,最得她的疼爱,我自然与她最亲。天真的我认为加一个“外”字见外,所以每次放学回家就远远地叫她一声婆。

婆的名字听上去洋气,其实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听话重诺的要求。她皮肤白皙,一双丹凤眼镶嵌在棱角分明的脸上。她出生在百年前浙江金衢盆地东部的南山脚下斯村桐院,相传这里是忠孝名家斯姓的集聚地。距离这五里地的东阳江,在一个叫新东的村庄畔留下了一个百米长塘。塘的东边有一户郭姓人家,出了读书人。她机缘巧合认识了郭姓读书人,并成了女主人。郭家的院子是我最喜欢的,二米高的砖墙围着一个近二亩地大小的庭院,东边立着青砖汉瓦的门楼写着四个字“旭日东升”,门洞后面长着一棵有些岁月的葡萄树,小碗口粗的葡萄藤爬上屋檐,形成一片浓浓的绿荫。

抗战风起云涌,外公毅然放弃教职投身抗日。婆非常支持他,夫唱妇随投身抗日。婆家的院子成为了抗战伤兵的临时转运站,葡萄架下躺满了伤员。婆配合组织村民熬粥做包子,给伤员喂食,用盐水消毒感染的伤口,度过了无数个艰难日子,但外公抗日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婆手捧抚恤金,望着一双年幼的女儿时,感到天要塌下来了。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才26岁的婆决定守寡,要把一双女儿培养成人。母女相依为命,日子虽难,一家人相守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强。婆是勤劳的、也得到了娘家人的帮助。二十多岁的她被迫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农忙时节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时,五里外的娘家成为唯一的依靠。每到春播秋收,她的两个哥哥牵着牛、带着犁耙农具来相帮。婆则拿出好酒好菜在葡萄架下设宴款待。这样的亲情支援成了惯例,十多年如一日。

婆是慈祥的,她乐善好施,有好东西乐在分享。院子里的葡萄树每到成熟季总会引来偷吃的孩子。她看到也当视而不见,说千万别吓着孩子们。葡萄成熟后她总是送给前后邻居分享。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上海读大学,回老家时总要带些大白兔奶糖给婆,她不舍得吃,出门一圈就分光了。

老宅要分家了,婆辗转反侧夜不成寐。门楼被拆的那天,天刚亮婆就起床了,她把古葡萄树移到自家门口,葡萄树虽受伤了,但坚强地活了,如婆一样,坚韧又勇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