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锴 记者 江跃中)这个元宵节,可能是张兰珍在普雄路普陀一村过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了。普陀一村(普雄路道路改扩建工程地块和长寿路街道东新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新工程地块)征收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月中旬即可完成房屋征收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选和选房签约顺序抽签,3月初正式启动补偿协议签约,最快4月底前生效。
此次普陀一村两个工程征收范围涉及居住房屋323产,总建筑面积约8767平方米,非居住房屋4产,总建筑面积约242平方米。该地块征收工作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普陀区正式吹响了2023年城市更新建设提速“号角”。
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十余万名工人的住房问题,上海市兴建“21000户”新式工人住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两万户”,处于同一建造时期的普陀一村历经了60多年的风雨,充满了烟火气息与市井情调,老旧的巷道里也承载着昔年邻里的共同记忆。如今,随着征收工作的全面推开,这里的居民们即将告别蜗居、住上新房。
“我印象很深,1983年2月14日,我来到这里。如果一切顺利,今年2月,我就将搬离这里,掐指一算,正好40年。”上世纪80年代初,张兰珍跟随丈夫落户普陀一村,在17号这套面积约3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大半辈子。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兰珍慢慢感受到生活的不便,设施老旧、噪声污染、厨卫合用……细数老房生活的种种不便,张兰珍越发感慨:“每天用厕高峰要排队,烧饭烧菜都挤在一起,大家卫生习惯又不一样,日积月累难免产生矛盾。”
随着征收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张兰珍期盼了近40年的“动迁梦”也即将成为现实,而她也开始匀出更多时间为未来的新生活做打算。“前段时间我和老伴一起抽空去看了几个新房基地,一个在嘉定北,一个在桃浦,房子造得都很漂亮,都有电梯,外观也不比商品房差。”作为楼里的楼组长,张兰珍说自己不仅要带头签约,还要帮着居委、征收组一起搞好群众工作,带领街坊邻里一起早签约、早搬迁,早日住进“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