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人学 毛地黄(彩色钢笔画) 姐姐的拿手菜 良渚 联合国兔票的来由 睡前空 无花果
第10版:夜光杯 2023-02-18

良渚

吴建国

最先提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一概念的人是意大利传教士,中文名字叫卫匡国,他是汉学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到达中国的时间是1640年前后。1658年,卫匡国写成了《中国上古史》一书,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概念。

史书里常说的史前文明,是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00年,史前文明的结束点是华夏大地上夏朝的建立。夏朝至今没有明确的物证,存在于传说和寓言之中。中华文明没有争议的起始点是甲骨文的诞生,那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如果把黄帝纪年算作中华文明的起始点,那是公元前2697年,也只有4355年。卫匡国著书的年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这个时间点相当于公元前3300年左右。那个时代,出土的古代遗址很少,卫匡国能够参考的书籍可能只有《史记·夏本纪》和《史记·殷本纪》最为权威,很明显,中华文明史五千年的提法,缺乏精准的考证,有猜测和估计的成分,因此,从十八世纪直到整个二十世纪,仍然受到世界诟病。

1936年,浙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发现了在良渚的古城遗址。1959年,国家确立了良渚文化概念,把太湖流域作为良渚文化的范围。

良渚古城遗址,在杭州中心城区北偏西方向距离18公里处。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从城的南北两侧流过,雉山和凤山两座自然小山被利用到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南角。由此可见,古人在此建城是经过认真勘察和精心规划的,而东边太湖流域大面积的繁荣,也是良渚建城的物质基础。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挖掘研究发现,我们眼前的良渚古城遗址由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个遗址群落的规模为290万平方米,是中华文明进程中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随着当代科技中“碳14”的广泛应用,良渚古城遗址的存续时间被确定: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

公元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基本定义是:“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

因此,良渚古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同时证实了360多年前卫匡国的猜测,而且十分精准,真正把中华文明定格在了五千年这个时间点上!让全世界存疑中华文明史五千年的人停止了争论。良渚成了中华文明的代名词。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生活的太湖流域,提升到了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良渚在杭州,良渚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再去看良渚古城遗址时,就有回老家的感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