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攀枝花(剪纸) 掉了只棉鞋 炸鸡的滋味 万鸥飞处彩云归 陪孩子滑雪,家长能获得什么? 老父出书
第14版:夜光杯 2023-02-22

陪孩子滑雪,家长能获得什么?

田田在下

“你都50岁了还学滑雪啊。”

“雪道尽头是骨科,你悠着点,中老年人摔不起。”

这个冬天,好几个朋友听说我在东北学滑雪,都这么吃惊地说。

我用掉了今年的大部分年假,两次从上海飞到吉林,没去看长春看冰雕,也没去看伪满州政府旧址。直奔雪场,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里,穿着坚硬的雪鞋,抱着冰冷的雪板,在雪地上踉踉跄跄跟着教练去索道站——要不是亲自上雪滑一滑,怎么能知道孩子们原来那么厉害。

不论是双板还是单板,踩在摩擦系数很小的硬板上,在倾斜的雪面上滑行,和冷酷无情、一视同仁的地心引力斗智斗勇,尽一切努力避免被它瞬间拖倒、轰然扑地,这本身就是突破人类身体极限的活动,需要掌握多数人类尚未习得的平衡技能。而且这种学习是有窗口期的,过了一定的阶段,就再也不可能像少年儿童那么灵活、那么无畏了。所以,我必须在疫情结束之后的第一个冬天全力以赴,尽可能地投入我的时间和金钱,让家里的两个儿童学会滑雪。

我给他们报名参加了雪场主办的青少年竞技营。每天索道开门上山,索道关门下山。七年级的老大去年夏天参加了静安区青少年滑雪队单板组,在哈尔滨的室内雪场集训过一个月,开营当天就跟上了姜教练的进阶训练;老二之前虽然在滑雪机上练过十来回单板,但上了真雪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可以说几乎不会滑,被教练背下山来,教练当场把学费退给我,说,弟弟跟不上大部队,所以进不了营。

我在雪场请了一个一对一的教练带弟弟从零开始学习。同时,我自己也去找了个教练学单板。下午,精疲力竭的母子俩在雪具大厅碰头,弟弟鼻尖冻得通红,哭丧着脸。我自己也学过了所以我能理解他:单板起步太难了,要想不摔,就得一直横着雪板推坡往下滑,时间一长,腿累得打摆子,整个过程毫无快感而言。单板虽然时尚,但我们不必较劲,完全可以重起炉灶,从双板开始。弟弟破涕为笑。

由于有滑冰基础(之前两年打冰球的学费没有白付),学双板的过程非常顺利,到第五天,弟弟已经可以从最高的山顶快速下行了。仍然在初级道小心犁行的我,从教练拍回的视频里,感受到了弟弟御风而行的快乐和自信。同时,姐姐6天的训练营结束,她也学会了漂亮的立刃滑行和大回转。我们愉快地回了上海。

年初二,姐姐去了张家口参加冬季集训,而弟弟的雪季就这样结束了吗?“妈妈,我还想去试试竞技营。”我把弟弟滑行的视频发给了带队的王教练,他回复:“可以了。”

几天以后我们再次站在了北大湖的雪道上,弟弟终于如愿套上了竞技营的小背心,每天跟着教练和队友上山滑5个小时,解散之后也不肯脱背心,说:“这是我用努力换来的荣誉。”他穿着背心独自坐索道上中级道去练习,我的水平无法陪同。

雪道就是这么客观,水平够了才能上,不够就不能上,上什么雪道就能看到什么风景——姐弟俩人生第一次看到了大片雾凇,它们只可能在山顶出现。

“妈妈,山顶的风景太美了。”我在半山腰以下的初级道就看不见他们眼里的景色。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努力进阶,获得去更高级雪道的资格。不上雪道,即使对成年人,这样的道理也很难讲明白,而这个雪季,我和两个儿童一起,对这一点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

我曾经见过一幅几十年前的黑白摄影作品,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和她幼年的儿子的背影,他们站在纽约一栋摩天大厦的高区,透过玻璃幕墙默默地看着外面的城市。这幅照片当时带给我巨大的情感冲击,我竟能感受到那个男孩在老年之际、当母亲已不在人世时,回想起母亲在摩天大楼里和他一起观看城市天际线那一刻,他内心的感伤和温暖。

所以滑雪也好,干别的事也好,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尽量陪伴。家长的每一次陪伴,其实都是为了给孩子留下这样一份温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