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灶花”是改革开放前崇明家家户户灶头上的图画“灶花”,这是崇明古老的草根文化,如今已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灶花”的绘画工具是泥匠们土制的特殊画笔。最有代表性的是“棕榈笔”和“棉花笔”,泥匠师傅在墙上作画,如果用写字的毛笔,画出来的线条太软,勾不挺;如果画梅花,线条就圈不圆。但棕榈笔的木纤维是硬的,悬空后画线条有力度。泥工用棉花蘸墨后画梅花,这与中国画的没骨法一样,既快又有造型。崇明泥匠师傅的原始绘画工具可以画出想象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是崇明灶头画的精髓。
如今灶头已退出生活的舞台,灶头画也在渐渐地消失。为了使这一传统的草根文化继续发扬,崇明瀛洲壁画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怀着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情结,挖掘并生产崇明灶头画的原始绘画工具棕榈笔,让其成为小型移动壁画特制的专用画笔。
制作棕榈笔选料考究,工序繁复而细致。制作前,先是将优质棕榈老根在水中浸泡,数日后捞起晾干,置于案板上用小木槌轻轻地反复敲打,这是对棕榈纤维的再加工,使经络更细更小,直到发白为佳。这道工序需循环往复,常需要边梳理边敲打数百上千次。经过脱脂、蒸煮、理顺、清理、捆扎等才能完成。
好画离不开好笔,一支好的棕榈笔,只有达到圆润饱满,锋尖齐健的理想特性,才能在绘画时实现“万毫齐力”的效果,这也是棕榈笔壁画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