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听民声
■松江区上外云间小学三(7)班班主任俞晨剑——
两年前,全国义务教育学校都推出一项暖心政策——“5+2”课后延时看护服务。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2小时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保证学生放学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接轨,解决家长“接送难”,让他们更安心地工作。
我们班有45位同学,他们会根据各自需求选择是不是要参加课后服务,还可以按不同看护时段选择回家时间。上学期,班里有一位同学的妈妈突然提出,想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至17时30分,因为负责接送孩子的外公重病住院,外婆要去照顾外公,根本抽不出时间接孩子。让家长为难的是,这名学生以前都是一到放学就被接回家,对于参加课后服务很有情绪。于是,我做起她的思想工作,耐心地对她说,课后服务的活动丰富多彩,可以看书、写字、做运动,同学们都很开心。尝试了几天后,这名同学开心地参与到课后服务中。
事实上,每逢开学,学校都会让学生提交是否参加课后看护的申请,有部分同学是明确不参加的,但每个学期中,又不时会有人临时提出要参加课后服务。所以,全校究竟有多少学生参加,每个时段的课后班里又究竟有多少个孩子,永远不会有“精确数字”。因为,我们要随时满足家长的动态需求,这也是一切为了孩子吧。
别以为课后看护服务就是把孩子们圈在教室里,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我真切感受到,这项服务既为千家万户提供方便,更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拿我们学校来说,现在每天下午放学铃声一响,同学们会奔向一个个兴趣学习社团。文艺的有竹笛、合唱、舞蹈等,体育的有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还有英语社团和科普社团。常常出现的情景是,即便到了社团课结束时间,家长已经等在校门外,可孩子玩得正起劲,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样子。正是这段课后服务时间里,很多孩子的个性特长得到提升,课余生活也变得更充实、更精彩了。此外,也有不少老师针对课后服务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校外活动场所能否敞开大门,让课后看护地点不仅局限在校内。这样的好事,做起来会很难吗?
本报记者 王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