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远程动动手指,便可轻松破解无人机在出厂时设置的禁飞区和高度限制,实现无人机“飞行自由”?经宝山区检察院以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提起公诉,4月7日,宝山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高某、刘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据悉,此案是上海法院首例因破解无人机禁飞限制而处以刑罚的案件。
高某、刘某本是无人机玩家,两人偶然间通过无人机交流QQ群学会了如何破解无人机,以达到解除无人机高度限制、禁飞区限制和无人机接收信号增强等效果。
此后,两人从中发现商机,开始在淘宝上注册网店,并通过贴吧等网络平台发布广告,专门提供无人机破解的技术支持。按照破解的难易程度,每台利润在150—300元左右。经查证,高某累计破解无人机控制系统达60余台;刘某累计破解无人机控制系统达40余台。
庭审中,被告人高某、刘某自愿认罪认罚。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高某、刘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为他人提供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高等限制的程序并安装,达20人次以上,情节严重,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应依法予以惩处。结合被告人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依法判决被告人高某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被告人刘某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及违法所得,依法予以没收。
检察建议
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相关单位在民用无人机管理中存在监管缺失、工作机制不完备等情况,即向其制发综合治理检察建议。
相关单位回函表示,已专门研究、分析和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严格落实本市《关于加强民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依托智能无人机管理服务系统做好实名审核登记、信息核验等工作;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街道及派出所开展专项调研、检查,聚焦民用无人机销售、使用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相关协作配合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加强以案释法,结合高某、刘某案件在社区、企业开展法治宣传;设立专门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
检察官、法官提醒,广大“低慢小”航空器爱好者千万不能将个人爱好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也不能心存侥幸漠视法律。只有遵守规定、不踩底线,才能更好地飞。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