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右)正接诊病人 受访者 供图
“斜土斜土,又斜又土!三级医院都看不好的病,来个社区医生有什么用?”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朱兰第一次到居民袁老伯家中问诊时,老人这样吐槽了一番。朱兰没生气,反而被逗乐了:“来来来,让我这个‘又斜又土’的医生给您看看,对您也没什么损失。”就这样,朱兰渐渐地走进了这位脑梗偏瘫老人的心里,他的偏瘫情况改善很多,孤僻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家庭医生朱兰成了袁老伯的自家人。
朱兰碰到对社区医生打问号的情况有不少。从医25年(包括做社区医生18年)的她,用自己过硬的工作打消了大家的疑问,更获得不少国家级荣誉,其中,仅与吴孟超院士同台领奖就有三次,还获颁2016年“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等殊荣。朱兰成名的秘诀是什么呢?
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在江南新村的“邻里汇”里。1998年,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朱兰被分配到日晖医院,成了心内科医生。2005年,为适应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日晖医院转制成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兰选择了坚守社区的岗位:“如果说专科医生是在下游救治落水者上岸,那么全科医生的职责就是在上游阻止人落水。”
2011年,中心作为上海首批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的单位,启动了覆盖全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朱兰的身份又变了,不是坐在诊室里等病人上门,而是要走出诊室,上门服务了。那年盛夏,朱兰和同事利用周末骑着自行车去“扫楼”。当时家庭医生还是新生事物,居民们担心签约后会影响去三级医院看病,朱兰他们一遍遍耐心解释,常常是一个上午下来,汗水就湿透了衣衫。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朱兰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均签约约1700人,覆盖了绝大多数社区居民。
家庭医生要从源头上开展健康干预,做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朱兰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在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群组干预试点,每个服务队由两名经过培训的家庭医生和一名全科护士组成,负责20至25名患者,定期以小组围坐的方式开展活动,每月活动一两次,包括“群组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小组活动”和“一对一健康诊疗”。
高血压伴微量蛋白尿患者陈阿姨得知社区有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群组干预小组后,当即报名。半年时间里,陈阿姨和病友们一起学习如何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制定健康计划并实施、改掉不良生活习惯,走出了诸多用药误区。现在,陈阿姨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药物费用缩减为原来的1/3,多年的蛋白尿也消失了。受益的不仅有陈阿姨,社区中已有上千名高血压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做了家庭医生后,朱兰感受到很大的变化:“眼中不再只是病人的某个患病的器官,而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还要评估其家庭及所在社区。”健康评估体系的建立正是源于这样一种生命视野。近年来,朱兰构建了适合她所在社区人群特点的健康评估体系,通过60余个细化的指标,展开对居民家庭的健康评估。
例如有一次在为居民张阿姨做健康评估时,张阿姨一句“最近大便有点不正常”引起了朱兰的警觉。在她建议下,张阿姨接受肠镜检查被确诊为结肠癌,所幸发现早,术后恢复很好。朱兰进一步跟进发现他们家存在很大的饮食问题,如常吃隔夜菜,爱吃腌制食品,蔬菜吃得很少。朱兰和张阿姨家人聊了很久,建议他们纠正饮食习惯,定期参加上海市免费大肠癌筛查,张阿姨的儿子信服地说:“我们一定按照你说的去做,把好疾病预防的第一道关口!”
如今,朱兰在社区拥有了很多“粉丝”,甚至有人在搬家后还特意回来看病,居民们都亲切叫她“我们的小朱医生”。这份信任里有朱兰精湛医术建立的口碑,也有多年来相处如家人般培养的一份亲情。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