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骁勇善战逞神奇 瞒天过海 低空突防
第16版:军界瞭望 2023-05-15

瞒天过海 低空突防

“老飞”体验中国空军“红旗靶场”

歼击机实施对地火箭弹攻击

重型歼击机演习归来

歼击机准备出击 本文配图 杨盼 摄

“红旗靶场”是美国空军内利斯空军基地的别称,以举行“红旗演习”闻名,美军声称多数实战都不如“红旗演习”凶险。而在中国,世纪之交,我军在大西北打造出不输“红旗靶场”的训练基地,那里净空条件好,又有各类仿真靶标甚至1:1的模拟机场,专供空军演练。多年前,笔者驾机转场2000多公里,在此参加合同战术演练,留下深刻印象。

利用盲区突防

那次演练涉及多个兵种,空军采取“抽签式”组织、“背靠背”指挥、“面对面”真练的模式,务求贴近实战。我参加由歼击机、强击机混编的八机编队,临空轰炸“敌”地空导弹阵地。为了隐蔽行踪,八架飞机以无线电静默起飞,在空中编成两个四机编队,保持着大间隔、距离和高度差,打头的四机编队都是歼击机,后四架全是强击机。我驾驶歼击机编队里的三号机,和四号机承担特殊使命——“以歼代强”,即客串强击机的对地攻击任务,本该携带空空导弹的歼击机却挂上航空炸弹,犹如“骑兵步战”。

经过一段飞行,转了两个弯,我们接近“敌”雷达探测范围。按照计划,我们边转弯,边下降高度,因为这样做能利用地球曲率(地球是圆的,雷达波却是直的,无法探测远方地平线下的目标),飞机穿插雷达盲区,隐蔽接近目标。

摆脱“敌机”纠缠

终于完成最后的转弯,机群直冲战区,“敌军”这才恍然大悟,急调两批共八架歼击机拦截。

看起来,双方飞机一样多,可实力并不对等,作为攻方的我们仅有两架适合空战的歼击机,我和僚机(四号机)所驾的歼击机都挂满航弹,空战能力明显下降,那四架强击机只有简单的自卫能力,难以空战格斗。

“敌方”没理睬我方歼击机,集中兵力围歼强击机。对手目标很明确:只要粉碎空袭,保全地面目标,就算成功,至于是否击落护航的歼击机都是次要的。但他们没注意到,我方歼击机里暗藏两架“改行轰炸”的歼击机,这将是他们的“致命疏漏”。

双方对头相遇,由于受当时机载雷达及武器性能的限制,均无法实施对头攻击,都需要在接敌后反转“咬尾”,占据有利位置,对目标进行尾后或侧方攻击。就这样,双方互相冲入对方阵型,然后再实施水平或垂直机动,伺机占据攻击阵位。一时间,空中形成混战状态,难分敌我。

趁着混乱,我们这两架“改行歼击机”不仅没去寻“敌”,反而直奔目标,并把飞行高度直接压到超低空。此举意在摆脱“敌机”拦截,利用俯冲帮助飞机尽快增速,同时考虑到离目标越来越近,仅在低空已无法躲避“敌”地面雷达,尤其地空导弹制导雷达的瞄准了。

临空突击成功

高度越来越低,大地几乎扑面扑来,直到高度100米,我和僚机才改为平飞,尽可能压缩“敌”雷达发现的时间窗口。当然,“敌”雷达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发现了我们,机载告警器“嘟嘟嘟”响个不停,我索性带着僚机迅速拉杆,让飞机急速跃升,重回中空,开始搜索目标。眼见全向告警装置显示屏上突显“敌”导弹制导雷达锁定的信号,我迅速施放干扰弹,在机身外形成一片强烈的雷达信号,混淆雷达的“视听”。

对抗中,我突然看到“敌”地空导弹阵地(按1:1比例建造的模拟阵地)就在机头下方,已来不及按部就班建立攻击航线,必须取捷径直接临空轰炸。我带领僚机先围绕纵轴滚转180度,让飞机进入倒飞俯冲,俯角达到30度时再围绕纵轴滚转180度,重回正飞状态,对正阵地冲过去!高度在急剧下降,终于构成了投弹条件,我和僚机瞬间把航弹悉数投下,然后奋力拉杆,让飞机一个急跃升快速爬升,随即压杆形成大坡度,转弯脱离战场。我借机回头一看,“敌”阵地已是火光冲天,表明它被摧毁了,空中进攻目的达成。 方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