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5月19日,1999年的这一天,沪深股市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1047点起步,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份的2245点冲高回落为止。这波牛市,也是内地资本市场初具规模、证券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波牛市。当时也曾有过以上海梅林为首的B to C网络股、基因概念、纳米概念等诸多热点。今日今时,回想起来,仍然令人激动难忘。当然,岁月如梭,时过境迁,今年的“5·19”,沪深股市缩量盘整,波澜不兴。
回顾本周行情,沪深股市探底企稳,缩量整理。周初,在上周冲高回落、快速下跌后惯性探底,随后在风光锂电等新能源板块超跌反弹以及保险、船舶等部分权重股止跌回升的推动下,股指先抑后扬,收出光头大阳线。当天钴锂等能源金属、船舶、保险、光伏、风电分列行业涨幅榜前五位。但周二起大盘未能再接再厉,持续反弹,而是快速沉寂,缩量盘整。从全周看,指数企稳整理,反弹乏力,行情有逐渐沉寂的趋势。盘中热点轮动迅速,随机性强,把握难度增大。
从目前看,指数行情已经进入调整期,信号日益明确。其中,上证指数最后的两次突破主要是因为三桶油、银行保险等权重股的贡献,如以全市场代表性更强的深成指来看,其4月上旬的上升5浪是失败形态,即没有能够突破3浪高点,便震荡下跌,率先进入调整期。而上证指数虽然在5月9日创出3418点阶段性新高,但随后回撤非常迅速,从箱顶直接回探3220点箱底,结合此前一波也是从箱顶直奔箱底的大开大合,表明场内多空分歧巨大,本质上和深成指的表现异曲同工。因此再回到深成指,目前进入调整期是比较明确的,而且这一波调整可能会持续数月。
同时,从成交量变化看,从年初沪深两市日成交在8000亿-9000亿元,到4月3日突破1万亿元,其后共24个交易日维持在1万亿元上方,其间最大成交量出现在4月4日,即突破1万亿元的第二天,为1.32万亿元,随后便没有再次放大,这也决定了后续指数虽有反复努力,但都不能有效突破,因为量价关系规则,必须在放量的基础上,指数的向上突破才是有效的,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否则都是“心虚”的行为。也就是说,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下,热点可以因为资金腾挪而此消彼长,但相互对冲后对指数的综合贡献不大。从上周四起,沪深日成交量已再度回落到1万亿元以下,至今已有7天。如果我们把每天的成交量做一张图的话,也同样呈现出量能头部,由扩张转向收缩的形态。
此外,从市场环境看,最新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虽同比持续上升,但大多分项数据环比回落,制造业PMI也回落到50以下,总体状况低于预期。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度小幅贬值,离岸价本周三跌破7:1,最新报价在7.06:1左右,也影响到北上资金的动向,本周有3天北上资金净流出,全周也呈现净流出。
因此,从总体看,下一阶段A股将转入调整期,如果参考历年同期市场表现,调整或将持续到三季度中后期。对投资者来说,建议控制仓位,多看少动,谨慎应对。申万宏源 钱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