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演练模拟水上救援 一个卫生间改成两个卫生间 参加公司团建路上打球受伤 一条短信修好一座桥 捐赠证书的故事 自来水烧开后有漂浮物能喝吗?
第9版:社会新闻 2023-05-31

捐赠证书的故事

邵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不断收到快递,最多的一天几十件,都是捐赠证书。

今年二、三月份,本报向上海市、区、高校图书馆,以及长三角地区多家省、市、县级图书馆捐赠了《新民晚报(上海新民报晚刊缩印本)》,总计170多套。这套缩印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受赠图书馆都非常珍视。之后,他们陆续寄来了捐赠证书。

仔细翻看这些证书,每一张都不同。尺寸有大有小,最大的如同一幅画,印制精美,加了金色的框,可以挂在墙上;最小的只有一张请柬大小,扎着细细的红丝带。外观有的华丽有的朴素,大多配有皮质、丝质或红绒的封皮,封皮上还有单位的名字和标志,也有的是一张粉色的A4纸,最“简陋”的是一张白色的A4纸,但也盖了图书馆的公章。不少证书上还附有捐赠图书的编号。

里面的文字也各有千秋。如南京图书馆的证书写道:“捐者无私,敝馆有幸。泽被图林,嘉惠学人。高谊云清,铭感至深。”安徽金寨县图书馆的证书上写道:“深荷厚意,特发此证,以资谢旌。”浙江龙游县图书馆的证书右页写着:“必尊雅意,细心珍藏,妥善利用”,左页还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八个字。这样的文字,读来齿颊留芳,图书馆特有的书卷气、文人气扑面而来。

还有的证书巧妙体现了本馆的历史。如海宁市图书馆的证书,左页是一幅白描的图画,画的是一座中式园子,内有一楼阁,右边有竖排的一行字:“光绪30年中国第一个县级图书馆诞生于海宁州监官海神庙水仙阁。”光绪30年是1904年,原来海宁图书馆已有119年历史!小小一张证书,还藏着中国图书馆“之最”。真是长知识了。

此次捐赠,让我和同事还知道了很多原本不熟悉的县市,如浙江的江山市,安徽的濉溪县、太湖县、固镇县……说起固镇县图书馆,背后还有另一段找书故事。因为证书上写着“一套17本”,可报社捐出的都是24本,于是我就给对方打了电话。这位姓谢的老师赶紧查找,后来发现有一箱在快递站点还未送达。一套书、一张证书,让我和固镇县图书馆有了联系。电话中,我答应谢老师有机会一定要去固镇看看。

这些捐赠证书,见证了本报和上海以及长三角各地图书馆的情谊。报社正在制作新媒体产品,很快,读者和网友就可以在新民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