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坤
五月东风放纸鸢,儿童牛背寻桑葚。初夏的清风带着阳光的温煦,轻轻地吹软软地吹,麦子就黄,菜籽就熟,桑葚就在孩子们关切的眼神中,油油地乌紫,让人垂涎欲滴了。
在我们老家,桑树没人管没人问,自生自灭,就是歪斜在村边、河畔、坡埂上,随意生长的野丫头。不过这丫头却有着善变的个性,刚坐果时呈青白色,渐长渐绿,青春期了,便开始泛红,成了经不起别人开玩笑的大姑娘了,害羞得满脸绯红,然后酡红,红到极处便发紫,透出油油的光泽,及至中老年,竟是一片黑色,黑得发亮。半隐半现在绿叶下面,远远一瞧,倒像是一串串红红、紫紫、半红半紫、半紫半黑的星星,虽是低调,谦恭,如何能瞒得住一个个贪吃的孩子?一双双锐利的目光早就瞄上了,他们的味蕾一直惦念着树上的佳果,他们的心思打从树上有了青果,就没想离开那几株可爱的桑树啊。
桑葚最为紫黑诱人,饱含甜汁的时候,大人们却没工夫去采摘,正值农忙“双抢”,脚步飞飞地在地里收麦子,揉菜籽,栽山芋,种黄豆,给玉米、棉花除草呢。倒是便宜了枝头的乌鸫喜鹊黄莺斑鸠白头鹎,边吃果子边大声欢呼,不见《诗经》里写么,“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仿佛听到孩子们边驱赶边咒骂:呸!烂嘴巴断翅膀的坏鸟儿死鸟儿,敢抢我们的桑葚!最馋桑葚望眼欲穿的恰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野小子野丫头们,一见树上的果子由红变紫,就上了树,爬上枝,用手摘,扔进口中,舌头一压,甘美、多汁、清凉、甜蜜就溢进了喉咙,再摘,再扔,不过瘾了,一把把地撸,大口大口地咀嚼,吞咽,一股股甜美的果汁直往喉管里淌,那滋味实在太美。若还嫌不过瘾,手舞足蹈地就站在树上晃,这一晃,好嘛,枝叶乱颤,一粒粒桑葚直往树下落,树下就是一阵紫色的桑葚雨。恰巧邻家的小妹妹来了,一声欢呼赶紧蹲下身去捡,边捡边往嘴里填,笑眯眯的。若是桑树够大,果子够多,树上的孩子更是开心,桑葚雨想下一场就是一场,想下多少就下多少,乐得小妹妹咯咯直笑,欢叫着跑回家,拎了小篮子来装。看妹妹的小篮里差不多满了,才停了手脚不再摇晃,桑葚雨说停就停,敢情比天上的雷公电母还神气。
若是一棵大桑树歪在河心里,因水气充足,那果实便更加饱满,紫得透亮,也更加鲜美甘甜。熟透了,一粒、又一粒桑葚便“叮咚”落入水中,诱引得一队队鱼儿吐着水花浮上来,嘴巴一张,就尝到了树上的美食。或者尾巴一甩,拽入水底,继续慢慢享用。
遇上树枝柔软不便攀爬可怎么办?还真难不倒野小子们,划了小船,或游泳过去就是,吃得双唇乌紫大呼过瘾,还要摘上两捧留给晚归的小姐姐,爱食桑葚的姐姐正弯腰在水田里插秧呢。
每每看到桑葚,我常会想起遥远的童年,跟了姐姐划一叶轻舟摘桑葚的芬芳童年。
前两天驾车出城,看到路边有一株桑树,不算大,却挂满了紫黑的果子,地上也落了许多,我尝了两颗,很甜。只是没鸟吃,更无人采摘,大蚂蚁你叼我推,欢欢地往家搬。倒让人心中忍不住惆怅,想到了一句诗: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