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体验非遗松江琴派(江操)古琴演奏课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讯(记者 杨洁)轻抚古琴,指尖起落间,《高山流水》琴音流淌,婉转悠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山水花鸟在一幅幅顾绣作品中生动展现;琥珀色的糖浆,仿佛被施了魔法,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小兔子小老虎跃然出现……昨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系列非遗体验活动在松江素园举行。来自松江区中山小学、方塔小学的100多名学生与市民一起,学习体验了古琴、茶艺等传统技艺。
下午1时,非遗松江琴派(江操)古琴演奏体验课开启。松江琴派(江操)是松江地区最早产生的艺术流派,在时间上早于云间书派、画派、诗派、词派等文学和艺术流派。2022年被松江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朴的素园内,老师耐心讲解古琴理论知识,教习演奏指法,市民们亲手拨弄琴弦,感受古琴魅力。另一边,松江顾绣非遗传承人钱月芳在素园展示松江顾绣的制作技艺。云间糖画制作人王立功,则现场绘制出栩栩如生的老虎、龙、狮子、凤凰、老鼠、兔子等一系列形象,不少学生看得入迷,跃跃欲试。
松江琴派(江操)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戴韵宸告诉记者,中国古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大家通过活动多多了解素园历史、了解松江琴派,同时也更好了解中国古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