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音
上影节开幕以来,郭帆很忙,他是出席各种论坛和活动最多的嘉宾。哪怕人没有到,名字和作品也会被大家提及。开幕论坛上,黄建新就自豪地跟大家分享,联合国在维也纳的技术组织放映了《流浪地球2》,郭帆参加了和各国专家的交流,这让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郭帆很忙。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现场,他被主持人当众催更:“夜已深,想到郭帆此刻正在睡觉,就想叫醒他去拍《流浪地球3》。”王红卫笑着替老朋友回答,电影还没开拍,但已经有近半年时间,郭帆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之余,他痴迷于琢磨人工智能,把时间都交给了AI相关书籍。
郭帆很忙。论坛时间不长,他要演讲,要分享,还要认真“听讲”。当《盗梦空间》《蝙蝠侠》三部曲、《巨齿鲨2》视效总监彼特·贝布分享诺兰影片中的视效制作经验以及诺兰对特效和实拍的观点时,郭帆特意坐到更为靠近演讲台的沙发上认真聆听,等到对方演讲结束才回到自己座位。在自己座位上,郭帆听到有感而发时,常忍不住与导演陆川耳语一番。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或者说焦虑,两位导演有不少相通之处。郭帆说,对待《流浪地球3》解构人工智能需要审慎再审慎,希望拿出更多时间先去考察、认知。“对于人工智能,它是在什么样的层级上,是把它当工具看,还是把它当更深入的物种看?趋势不清晰就着手创作,可能会有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