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始于糖尿病阶段,而其大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早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启动。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应同步介入各项专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行“糖心肾”联防联控。
糖尿病,人尽皆知,但是人们对糖尿病并发症了解不足。大多数患者认为血糖值下降,高血糖被控制,治疗目标就达成了,然而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照样接二连三地出现,让人猝不及防,尤其是肾病风险和肾脏损害,甚至会悄无声息地进展为肾功能衰竭。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石勇铨教授指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了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始于糖尿病阶段,而其大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早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启动。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以后已经存在临床型或亚临床型心脑血管病变。故而,要及时发现和干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应同步介入各项专科检查,比如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等。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府、专业技术人员、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共同努力,除了肾脏病变以外,其他致残致死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肾脏病变发病率下降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几乎没有临床表现,患者没有不适,就容易被忽略;对于慢病的长期管理,需要医患之间密切配合,尤其是患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要有初步了解,懂得自我保护。
石勇铨教授介绍,微量白蛋白尿增加,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其他表现还有夜尿增多,眼睑或下肢浮肿,视物模糊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CR)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的检测手段。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定期筛查一次,以便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部分患者没有蛋白尿产生,所以要定期检查肾小球滤过率,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为主要治疗目标,并需要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对于肾病治疗特别是尿蛋白的降低,过去30年来主要的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ARB)。尽管现有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存在肾病进展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双重风险。早期管理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慢性肾病进展的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
去年6月,全球首个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的非甾体高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片在中国获批,该药能延缓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这正是影响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进而提供了一条独特途径以降低肾脏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FIGARO—DKD III期临床研究显示非奈利酮在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早期人群中获益,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了一个优质选择。
一旦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意味着全身血管的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意味着冠心病的风险在增加。石勇铨教授强调,基于“糖心肾”三大慢病的相互关联,应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糖心肾”联防联控:即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心肾获益为结局,树立以心肾和代谢综合一体化管理为中心的整体治疗观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在疾病长期管理过程中应综合管理多重危险因素。 袁缨 图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