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警示、超重肥胖,不少“70后”“80后”频繁遭遇身体上的“中年危机”,就连多年未见的痤疮竟也在面部和躯干等处时隐时现,平添烦恼。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痤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鞠强教授表示,痤疮作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贯穿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间歇发生,病因各有不同。青春期痤疮的发生因素主要是雄激素水平的上升,伴随皮脂的大量分泌,毛囊导管的角化,以及微生物的繁殖等,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为特征。痤疮的发病与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任何一种痤疮治疗方法都难以全面有效地覆盖痤疮发病机制的所有环节,针对寻常痤疮,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寻常痤疮的治疗尚存在不规范之处,众多患者未及时就诊,未进行药物治疗,未坚持治疗,滥用护肤品或化妆品,轻信错误的网络信息,使得皮肤状况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整合型、系统化、个性化的诊疗护理策略对痤疮规范化诊疗非常重要。
近来,全球部分皮肤科专家推出了一个全面肌肤护理模式(CTMPTM)专家共识,建议将皮肤疾病治疗与日常护肤相结合,从清洁(Cleanse)、治疗(Treat)、保湿(Moisturise)、防晒(Protect)四方面出发,依据患者个体皮肤情况、生活习惯和治疗预期,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的皮肤诊疗方案及对应的预后护理和美学提升方案。
痤疮的治疗(Treat)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性治疗以及物理和化学治疗等。针对轻中度痤疮,建议采用外用药物联合治疗;针对中重度痤疮,建议采用系统性治疗联合外用药物、药物治疗联合物理化学治疗。鞠强教授表示,外用维A酸类是痤疮治疗的一线用药,针对痤疮发病关键病理生理环节,能够有效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能够产生自由基,损伤致病菌的细胞壁,有效降低耐药风险。联合外用维A酸类使用,对比单药治疗显著减少痤疮病灶。
清洁(Cleanse)方面,痤疮患者的皮肤常伴有皮脂溢出,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微生物的混合物,可减少痤疮病变,痤疮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洗,忌挤压和搔抓,含有水杨酸、壬二酸的清洁剂可显著减少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痤疮病灶计数;保湿(Moisturise)方面,痤疮外用治疗可能损害皮肤屏障,建议患者在清洁后使用保湿乳,痤疮患者应选用不含酒精,不油腻,水基的保湿剂;防晒(Protect)方面,部分痤疮治疗药物会增加患者对光的敏感性,紫外线辐射会增加角质层的厚度,引起微生物微生态失调从而加重痤疮发作,痤疮患者应结合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选用非油腻质地,SPF30+和SPF/UVA-PF比值<3的广谱(UVA和UVB)的防晒霜。 乔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