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爱莲说 嘉定(局部) 如果有个院子 有趣的“番号” 范泉先生最后的微笑 德国的预约制
第14版:夜光杯 2023-07-13

范泉先生最后的微笑

余之

范泉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主编的大型文艺刊物《文艺春秋》,最近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洋洋十二大卷,约六百万字,蔚为壮观。与此同时,范泉子女又将全套民国版《文艺春秋》捐献给上海出版博物馆,有关方面还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这是中国出版界的一桩盛事、喜事。作为读者,我们由衷感谢范泉子女的崇高义举。

范泉,本名徐炜,上海金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编辑家。从30年代开始用“范泉”笔名写作,先后主编过《文艺春秋》等杂志、丛书,先后担任过《文汇报》等报刊的副刊主编,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和茅盾、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巴金、周而复、臧克家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在晚年,他还为近代文学事业做了一件大事:历经八年,主编出版了一套十二集三十卷,计两千多万字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在1997年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评选中,获得国家图书最高奖“荣誉奖”。他本人也两次被评为上海出版界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著名作家叶永烈还专门写了一篇《可敬的“文化老人”范泉》的纪实作品。

《文艺春秋》的影印出版,使我想起了一桩往事。23年前,范泉先生因患舌癌处于弥留之际。其子、我的好友徐海安兄来到报社交给我一篇文章《一生痴迷文学的父亲》,希望能发表,并期望在父亲临终前能让他看到。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在编辑部同仁的协助下,很快在《笔会》副刊上发表了。海安兄拿着当天的报纸在病榻前念给父亲听,“我的好孩子!”老父挣扎着病体,紧紧抱住儿子,一对二十多年不通音讯,不曾谋面的父子相拥而泣,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海安兄告诉我,在20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其父一度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子女也受到了牵连,年轻的海安兄迁怒于父亲,一气之下,远走异国他乡经商,数十年来,父子断绝往来,如同陌生人。改革开放了,父亲落实了政策,又重新回到了他一生挚爱的文学岗位。海安兄看到这一切,长年的宿怨顿时冰释,也由此萌生了重新回到父亲身边的强烈愿望。于是,他和太太卖掉了在美国经营多年的饭店,落叶归根,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上海,并以一篇《一生痴迷文学的父亲》的崇高评价,作为见面礼,于是,就有了在老父弥留的病榻前,相拥而泣的动人一幕!

老父临终前一再告诫儿子,不要忘记他的祖国,不要丢掉年轻时热爱过的文学艺术。海安兄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写作、演唱,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拾起了笔,连续写出了数十篇散文:《尼克松总统来我店做客》《久违了,话剧舞台》等,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重新登上舞台,在话剧《牛虻》中客串角色。海安兄的太太也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弹得一手好钢琴,他们“夫唱妇弹”,配合默契,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上海电视台还拍摄过他俩幸福晚年的专题片呢。

《文艺春秋》的影印出版,并全套原件捐赠给国家,了却了海安兄的一桩心愿;老父亲范泉先生若仙府有知,也一定会含笑九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