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篆刻 冰西瓜 父亲的杏子 欧洲小街 “农家乐”里的女人们 且以烟火留英雄气
第12版:夜光杯 2023-08-18

且以烟火留英雄气

钟兆云

小时看多了侠义作品,英雄情结滥觞,爱上写作之后,一心想写英雄。大学一毕业,就坐两天两夜的火车上北京,寻访闽西老家走出的长征先锋杨成武上将。后因工作关系,我接触到的将军和英雄越来越多,深切感受到“将军百战死”“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况味,看到了英雄的人情味、烟火气和赤子情怀。我在给他们树碑立传时,自然较多地对他们在沧海横流、历史风浪中动人的样子予以浓墨重彩,往往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

渐渐地,我也看到了宏大叙事的局限,便也尝试着剪裁边角料夹杂着写些小文章,有意识地从仰视到平视,结合茶米油盐和若干花絮,来写他们的平凡心,不意也大受欢迎,可谓是英雄烟火味,也抚凡人心。

参加工作一年多后,我们一群挤住在一间大屋的年轻人搬进了将军省长刘永生的故居。我分到的虽是只有七八平方的斗室,形如蜗居,却总算可以随意熬夜写作而不致影响他人了。在那里一住六年,道听途说过已逝将军的不少轶事,愈发觉得将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住上将军楼后,我24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将军与故土》;26岁出版的《百战将星刘亚楼》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那些年,书写将军和英雄的传记、文章源源出炉。沾了将军和将军楼的光,就想着写篇类似“将军楼里写将军”的短章,但直到搬出将军楼还没动笔,时间一久,就被岁月的流水给冲淡了。直到上年国庆,知情人说你们住将军楼里的人出了好几位领导,而且都平平安安的,你们真是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呀。我内心忽地温暖起来,虽然将军楼早已拆除,却想着用文字来挽留它、致敬它、重建它,灵感顿时就找了回来,结合着历史和现实,写少年的初心、追星的过往,也写英雄的熏陶,写身在将军楼那几年所涵养的精神品质。有感而发,散文《蜗居将军楼》得来全不费工夫。

今年5月间,该文被公众号和热心人士转发,引来许多知情者继续打捞记忆。退休厅长老王告诉我,将军离世后,此楼曾分出几间给省委办公厅要结婚的干部,一干部整理时大发牢骚说,一进厨房、锅台,都能刮出一脸的油烟,“李智那会是我们的处长,正带着我去看望他们搬新家,一进门就听到这句话,老李哈哈大笑,还说,要小心哦,那是刘少将的风水,不要弄掉了……几十年一晃而过,那音容笑貌犹在耳边。”他钩沉的往事发生在我搬住将军楼之前,他提到的老李,后来升任我单位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正是在他的力排众议下,我大学毕业时得以破例留省城。老李当年就是刘将军的部属,是我们这代同事最尊敬的直接领导,他逝后多年,却一直活在我的文字里,“永生”在我的心中。已成名医的王老弟则说,“依稀还记得房子木质结构,很简陋,只是不知是将军楼”。年轻干部探源后感叹:“原来将军楼就在省纪委的停车场,我们小一辈遗憾未能见见它,幸而有您的文字将它留传下来、屹立不倒……美好的记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一位将军也说:“你的将军缘,有天成,有自投,让我十分感慨”,当代将军应多看看这些文章,“向战争年代的将军学习”。这些读后感言,让我内心充满温暖。

今后的今后,我还愿意一如既往地多写写英雄身上的烟火气,留住他们的声音,勾勒他们的肖像,让他们的整体形象更可亲、更可爱,也更可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